[微风]1996年,滕西远私藏两支手枪,民警让他上交,可他却说:“这两支枪,一支

福星徠说事 2024-06-24 16:14:46

[微风]1996年,滕西远私藏两支手枪,民警让他上交,可他却说:“这两支枪,一支是粟裕大将给我的,一支是开国中将给我的,你们要哪支?”   滕家五兄弟中排行老三的滕西远,从小就在贫困中长大。家中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正是这样艰苦的生活,锻炼了滕西远坚韧不拔的性格。   童年时期,他就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心中埋下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的铁蹄很快踏上了山东的土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日军宛如地狱中的恶魔,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滕家兄弟被迫东躲西藏,苟延残喘。面对这样的困境,滕家的大哥和二哥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抗日队伍。   年幼的滕西远虽然不能参军,但他的心中已经埋下了抗日救国的种子。他暗暗发誓,等到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像哥哥们一样,拿起枪杆子,赶走日本鬼子。   终于,滕西远盼来了参军的机会。因为长期的颠沛流离,他显得格外瘦小黝黑,战友们亲切地叫他"滕黑子"。   但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少年,内心却蕴藏着惊人的勇气和智慧。   滕西远参军后不久,就遇到了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一天下午,日军在汉奸的带领下再次进村扫荡,抓捕了两名共产党员。危急关头,滕西远灵机一动,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他利用对村子地形的熟悉,悄悄潜入到一户人家的院墙之上。   趁日军正忙着搜刮财物,毫无防备之际,滕西远如灵猫般悄无声息地接近敌人。一把锋利的匕首闪电般刺入日军士兵的脖颈,温热的鲜血喷溅在滕西远稚嫩的脸上。   这一刻,少年的双手沾染了敌人的鲜血,也让滕西远在军中小有名气。在战友和乡亲们的帮助下,滕西远离开了家乡,加入了八路军第四支队。   支队司令员廖容标听闻滕西远的事迹,对这个黑瘦的少年刮目相看,鼓励他继续英勇杀敌。   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日军迅速占领了华北大片地区。他们狂妄地宣称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战火很快蔓延到了廖容标驻守的地区。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日军凭借人数和武器优势,以重炮火为掩护向我军发起猛攻。   千钧一发之际,滕西远再次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机智。他悄悄绕到敌军侧翼,瞄准了举着军旗的日本宪兵。一声枪响,子弹精准地击中了敌军旗手的眉心。   军旗倒下的瞬间,日军阵型大乱。廖容标抓住战机,率领部队发起反击。战斗异常惨烈,子弹用尽后,双方展开了白刃战。滕西远虽然年轻,但他的勇气和决心丝毫不逊色于经验丰富的老兵。   在这场血与火的较量中,滕西远右臂被日本宪兵的刺刀刺中。剧痛难忍,但他咬紧牙关,用尽全身力气将敌人击倒。   鲜血染红了战场,滕西远却仿佛感觉不到疼痛,继续与敌人搏斗。这个瘦小的少年,在战场上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勇猛,亲手歼灭了数名敌军。   战斗结束后,浑身是血的滕西远被紧急送往医疗队。所幸伤势并不严重,休养一段时间就能康复。廖容标亲自来到医疗队,表彰了滕西远的英勇表现。   他不仅授予滕西远一等功的荣誉,还特意奖励了一把珍贵的匣子枪,以表彰这个年轻战士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   从那以后,这把匣子枪成为了滕西远最忠实的伙伴,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惊心动魄的战斗。每当他握住枪柄,就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随着战事的推进,滕西远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一次例行侦察任务中,滕西远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一支约两百人的敌军先锋队。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滕西远临危不乱。他深知若让敌军通过,我方后方部队将面临重创。   尽管身边只有两名瞭望兵,装备也十分有限,滕西远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智慧。他巧妙运用"空城计",用喊话和有限的火力造成我方兵力众多的假象,成功迷惑了敌军。等到支援部队赶到,敌军已经被全歼。   这次行动不仅大获全胜,还缴获了大量优良装备,被誉为成功作战的典范。粟裕将军亲自为滕西远授予一等功勋章,称赞他为"孤胆英雄",并奖励了一把全新的德式黑匣子枪。   这些闪耀的勋章背后,是无数惊心动魄的战斗,是鲜血与生命的代价,更是一个普通山村少年为国家和民族奉献青春的动人故事。滕西远的传奇经历,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缩影,见证了一代人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0 阅读:1923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