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的一个中午,王树声像往常一样拿着饭盒到食堂去打饭。排队的时候,王树声却

福星徠说事 2024-07-10 15:13:47

1968年的一个中午,王树声像往常一样拿着饭盒到食堂去打饭。排队的时候,王树声却发现自己前面的人有些奇怪,一个人,手里却拿着四五个饭盒。   王树声走上前,和蔼地向年轻战士打招呼,询问他打这么多饭的原因。   面对副院长突如其来的问话,战士显得有些局促,眼神闪烁,话语也变得支离破碎。他试图编造一些理由来解释,但在王树声的循循善诱下,最终还是吞吞吐吐地交代了实情。   原来,这位战士是受领导之命,专门来食堂打饭的。领导们为了省去排队的时间,便派遣下属代劳。战士虽然对此感到不快,但碍于身份地位,也只能硬着头皮执行命令。   王树声听后,并没有直接指责战士,而是耐心地给他分析利弊。   一方面,领导滥用职权,让下属承担本不属于他们的任务,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权思想的表现;另一方面,战士明知这样做不妥,却仍然听命行事,也有逃避责任的嫌疑。   于是,第二天,王树声又遇到了那位年轻战士。这一次,王树声主动与战士攀谈起来,亲切地询问战士的名字和所在部队。战士虽然有些拘谨,但还是如实回答了。交谈中,王树声也报上了自己的姓名。   周围排队的人听到王树声的自我介绍,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大家没想到,一位副院长级别的领导会如此平易近人,甚至主动与普通战士交谈。王树声谦逊的态度和亲民的作风,给在场的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树声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院上下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杜绝特权思想。   渐渐地,食堂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些曾经让下属代打饭的领导们,在得知王树声的事迹后,也开始亲自排队打饭了。   他们意识到,享受特权不仅有悖于党的宗旨,也不利于自身形象的塑造。领导干部们纷纷效仿王树声的做法,以普通一兵的姿态,与大家一起排队领饭。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王树声都时刻保持着清正廉洁的本色,从不以权谋私,拒绝任何形式的特殊待遇。他的言行举止,始终体现着一位共产党员应有的高尚品德。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王树声副院长的事迹却永远铭刻在军事科学院的历史中。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展现了革命前辈的高尚情操。   让王树声副院长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激励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信息来源:老友 2014年10期 |《王树声:保持优良革命传统》

0 阅读:2672

评论列表

立 长

立 长

29
2024-07-10 21:31

帮同事打饭有什么问题

基洛夫 回复 07-11 16:22
如果是领导替下属打饭,肯定没有问题。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