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敌人让杨钦典,把白公馆剩下的19名地下党员全部杀了,这时,一个地下党员说:“你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把我们放了吧!” 1949年11月的重庆,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萧瑟的街道上,一座灰色建筑矗立在视野尽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白公馆,曾经是国民党特务的大本营。然而,随着解放军的迫近,白公馆内已是一片死寂,只剩下寥寥无几的人影。 就在27日这天,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在白公馆内上演。国民党特务对19名被俘的地下党员进行了残忍的杀戮,鲜血染红了整个白公馆。杀戮过后,只剩下19具冰冷的尸体,和两名特务——杨进兴和杨钦典。 面对眼前的惨状,杨进兴选择了逃离,只留下杨钦典一人看守着这19名已经失去生命的地下党员。杨钦典站在血泊之中,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犹豫。 他知道,自己曾经手刃过一个年仅8岁的小男孩,那个被称为“小萝卜头”的孩子。这个惨痛的记忆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死一般的寂静。那是地下党员罗广斌的声音。他恳切地劝说杨钦典放走幸存的同志,并承诺会为他作证,证明他的良知未泯。杨钦典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知道放走这些人意味着背叛组织,但内心的正义感却在不断地煎熬着他。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杨钦典最终决定相信罗广斌,冒着巨大的风险放走了这19名地下党员。 当最后一个人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时,杨钦典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他知道,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迎来了解放的曙光。罗广斌等人主动找到了新成立的人民政府,为杨钦典做了诚恳而详尽的证词。 他们陈述了在白公馆大屠杀后,杨钦典面对19名幸存者时内心的挣扎和最终做出的正确选择。他们强调,虽然杨钦典曾经是国民党特务,但在关键时刻,他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放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种良知和勇气是值得肯定的。 岁月流逝,时光荏苒。杨钦典在田间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的内心曾经饱受煎熬,但那个重大的决定,让他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他知道,自己曾经犯下了无法弥补的过错,但那一刻的觉醒,让他的人生有了新的起点。 直到2007年,杨钦典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89岁。虽然她的一生非常平凡,但却在那个关键的时刻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他没有被权力和私欲所蒙蔽,而是选择了倾听内心的声音,选择了正义和人性。这种选择,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决心。 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够坚守内心的正义,勇于做出正确的选择。让善良和宽恕的种子,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人性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信息来源:《红岩》《杨虎城传》;百度百科-杨钦典
1949年,敌人让杨钦典,把白公馆剩下的19名地下党员全部杀了,这时,一个地下党
福星徠说事
2024-07-12 15:16:06
0
阅读: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