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的人之所以很少骑电瓶车,因为这玩意完全是政策作用下的产物,不属于机动车,也不应该属于非机动车,还不需要驾照。说真的就现在的电瓶车完全比不上30年前的嘉陵50摩托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红公鸡。 在讨论电动车的普及与应用时,我们不得不提到它们在亚洲的流行。在中国,电动车已经成为许多人上下班的首选交通工具。 与此同时,越南、泰国和印度的城乡地区也遍布电动车。这些国家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电动车的身影,它们因环保、便捷和价格相对低廉而受到欢迎。 然而,情况在美国似乎大为不同。记得在美国旅行时,很少能见到电动车。无论是在繁忙的都市还是宁静的郊区,电动车都不是常见的交通工具。 美国人虽然也骑自行车,但似乎对电动车不太感兴趣。这种差异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美国人很少骑电动车呢? 可能是由于城市规划、文化偏好或是基础设施的差异。 在20世纪初,电动车的发展早已开启。其中,1906年款的哥伦比亚马克68号维多利亚电动车和1912年款的手摇电池充电装置,均为波普制造公司的产物,这两者都曾在纽约Schenectady的创新和科技博物馆展出。 尽管这些电动车在市场上引起了一定关注,但女士们并非主要购买力量,而且电池技术的进步速度远不及内燃机车辆。由于成本高昂且性能有限,电动车很快就遇到了市场的冷落。 1910年之后,小型电动车的市场迅速缩小,福特T型车的低廉价格使得电动车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到了1915年,美国的机动车中仅有不到2%是电动车。 最终,1935年美国最后一家电动车工厂关闭,只有少数专为室内使用且续航需求较低的电动设备如叉车等仍在生产。 在汽车技术的其他方面,查尔斯·凯特林发明的电子启动器成功解决了手摇曲柄启动的不便,同时底盘使用了橡胶件减少振动,化油器和点火装置的改进也使汽油车更易于操作。 石油的发现及道路网络的扩展进一步加强了内燃机车辆的市场优势。 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半导体的发明及电机和控制器的改进重新激发了对电动车的兴趣。通用汽车和福特等公司开始重新探索电动车技术。 1966年,通用汽车在一汽车展上展示了基于Corvair车型改装的银锌电池驱动电动车。与此同时,英国的电动送奶车一直在生产,显示出电动车在特定市场的持久生命力。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也见证了电动车的发展努力,主要汽车制造商积极推动电动车项目。但到了80年代,高成本和市场风险使得这些计划被暂时搁置,仅生产了少量小型电动车以满足本地需求。 美国,一个地域广阔、人口相对稀少的国家,国土面积与中国相当,但人口却远少于中国。 在这样的国家,城镇之间的距离通常很远,这一地理特点使得电动车在美国并不十分实用。反观自行车,尽管美国人也骑行自行车,但更多是出于健身的需要,而非日常通勤。 在美国,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得益于其发达的汽车产业链,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至少一辆汽车。 汽车产业的成熟不仅体现在广泛的车型选择上,还表现在其高效的售后服务和相对低廉的油价上。这些因素共同促使美国人更倾向于购买和使用汽车。 在大城市中,如纽约、旧金山等地,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和公交——非常发达,但这并未使电动车成为主流。美国的电动车产业链相较于汽车产业显得较为落后,这也影响了电动车的普及和发展。 因此,在这个以汽车为主的国度里,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必要性并不高,人们选择汽车而非电动车,既是出于便利性的考量,也是文化和经济因素的自然结果。 在美国,汽车是出行的主要方式,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至少一辆汽车。实际上,不少家庭拥有两到三辆汽车。这种普及程度源于一个事实:在美国,如果一个家庭没有汽车,生活会极为不便,就像人没有腿一样。 美国的公路宽广,以适应大量机动车的行驶,但这些公路大多不设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因此,电动车在这些车道上行驶时速度较慢,安全隐患较大。 然而,美国人在骑自行车时通常不会在车道上与汽车争道,而是选择在人行道上行驶。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机动车的直接冲突,确保了骑行安全。 在欧洲,情况与美国类似,骑电动车的人相对较少。尽管电动车提供了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但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开车或骑自行车出行。这种选择可能与个人习惯、城市设计、交通规则以及电动车本身的性能有关。 参考资料:杨宇东,蔡云伟作. 商业·洞察 2020[M]. 2021
发达国家的人之所以很少骑电瓶车,因为这玩意完全是政策作用下的产物,不属于机动车,
混沌于浮云
2024-08-16 21:40:20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