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可耻且无用”

岛屿心灵 2024-10-25 09:36:19
中间这幅来自ig博主的插画,我觉得用“逃避可耻且无用”来概括它是最好不过了! 在CBT认知疗法中,“回避”这个行为被视为一种导致焦虑的重要根源。虽然选择逃避掉当下的情境可以让你短暂的舒口气、感到放松,但这可能是你长期总感到莫名的焦虑和担忧的根本原因。 比如,当你要完成一篇非常费脑的论文时,ddl其实就在眼前,但是越是有这种“临期压力”你越是不想动笔,好像内心有股劲儿在和这个提交时间较量。“先刷会手机吧”、“先点一杯奶茶犒劳一下自己”(虽然还没动笔也不知道在犒劳什么hh),总之总会想要干点别的事情来使自己可以暂时躲避掉论文的压力。 又或者你其实很早就感到身体老是隐隐的不舒服了,但是又很害怕去医院检查。一是担心万一真的检查出什么,自己心理上和经济上都会有压力,二是想到医院人山人海的人,冰冷的检查机器就很发怵。于是你埋首工作来逃避掉内心里呼唤你去医院做检查的声音,时间一长,你发现你反而越来越焦虑,因为这些焦虑不会凭空消失掉啊!它只会积攒起来。同样的,身体的不适也不会凭空消失,甚至你开始变得越来越疑神疑鬼,毕竟上网一查症状人均癌症起步。你说这是不是应了这句话:逃避可耻且无用嘛! 每当你想要用短暂地逃避来“解决问题”时,就可以在脑海里想象这个画面:你的逃避就像浇树的水壶,它浇灌的是你心里名为“担忧”和“焦虑”的小树苗。逃避只会让这棵树生长的越来越茂盛,这是你想看到的结果吗? 回避之所以会让担忧增长,是因为它阻止了我们去检验那些引发担忧的情境是否真的不可控制。心理治疗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帮助人们逐步地面对令人恐惧的情境,来让大脑意识到:哦,原来这种情境是可控的。 而你的回避,阻止了你的大脑去让你意识到我们担忧的事情其实是可以应对的。就好比论文是可以应对的,只要你每天都花一点时间来读文献和思考。身体不适也是可以应对的,只要你及时做排查,小问题就不会变成大问题。 所以下次当你想逃避时,不妨先停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正在给那株担忧之树浇水呢?” 如果你选择继续浇灌,这棵树最终将会变成一片巨大的“焦虑森林”。要不,别再当那个浇水的人了!换个角色,将水壶换成锄头。当个“砍树”的吧!砍掉这些名为担忧的小树苗,种下名为勇气和行动的新种子。🌲

0 阅读:0
岛屿心灵

岛屿心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