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开始晚一点起床 【冬至最好早睡晚起 可食温补之物】 冬至是补阳好时机 据新民晚报报道: 冬至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时节,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人体的“阳”更容易受到压制,导致寒气入侵。冬至同样是一个“补阳”的好时机。中医讲“阴极生阳”,冬至这一天,虽然阴气最盛,但也孕育了阳气的萌芽。只要抓住时机,调养得当,就能让身体的阳气慢慢回升,增强抵抗力,改善体质。
冬季养生要遵循“冬藏”之道,冬至是“储藏”健康的最好季节,冬至的到来提醒我们,为身体“充电”、为增强体质、为预防疾病、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的最佳时间到了!
1.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倡导在冬季三个月内遵循“早卧晚起,待日光而作”的生活原则,尤其是在冬至期间,人体阳气内敛,顺应自然界阴盛阳衰的规律,调整作息时间,有助于养精蓄锐。建议提前进入休息状态,并在阳光充足时才开始户外活动,利用阳光的温暖和活力促进身体阳气的生发,从而增强体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起床时应缓慢进行,避免一觉醒来立即起身,以免引起血压剧烈波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建议在上午9至10时或下午3至5时进行运动,不必过早起床锻炼。
2.防寒保暖
在冬至这一时节,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作息,采取恰当的防寒保暖措施,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冬至期间,天气通常较为寒冷,建议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24℃之间;而户外活动时,晒太阳是提升阳气的绝佳方式,它不仅能帮助抵御寒冷,还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并能开阔心胸。外出时应穿着保暖的衣物,并特别注意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最容易散失热量。晚上睡觉前泡脚,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此外,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艾草、肉桂等天然成分,煮沸后泡脚,这将更有效地温补阳气、驱散寒气。
3.运动养生
随着冬至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冷,人体的阳气开始内敛,新陈代谢速度减缓。在这个时节,适当的体育锻炼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我们的体质。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例如太极、瑜伽、八段锦、五禽戏以及慢跑等,这些运动能有效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在进行运动时,我们应当注意保暖,避免在出汗后受凉。运动结束后,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饮食滋补——
在冬至这一节气,民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谚语,人们通过食用各种滋补食物来强化体质,抵御严寒,储藏健康,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此时,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最为高效,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营养发挥滋补作用。传统上,羊肉等温补性食物成为冬至时节的宠儿,它们有助于温阳散寒,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同时,一些药膳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枸杞炖鸡汤等,也常被用来滋补身体,提升气血。在饮食习惯上,人们还会适量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以帮助身体储存能量,保持温暖。中医养生学强调,饮食应根据个人体质、地域差异来选择。冬至时节的饮食更需注重平衡,避免过度滋补而引起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