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正在狂飙,你涨了吗? 我认为,这是平台所推荐话题当中最无厘头的一个。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去判断资产正在狂飙这件事情。如果只是看挂牌价的话,这里面有没有存在人为因素呢?当然我们不排除,每一个人都想要把自己的资产卖出一个更优秀的价格,这是人之常情。但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比如某些人正缺钱,资产挂牌价想要更低一点,提高换手效率,却被某些不可抗力所阻止了呢? 有些人就会好奇,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接下这个话题呢?还不是为了混口饭吃。反正也没什么流量,那么我们就撒开欢的聊一下吧。 所谓中国资产正在狂飙,从金融学角度来讲,这确实是事实。但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并没有明显感觉。这主要因为金融空转,与普通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就比如前段时间热炒的化债问题,我仿佛在强调这并不是什么利好,但有些不要脸的大V却声称这是在大放水,没办法,人家掌握了观众的心理需求,不像我这样愚蠢的人,只知道说实话, 所谓化债,化的是什么债?所有人都清楚肯定是地方债,但这样子的称呼是有问题的。应该是各地城投公司的相关债务,那么国家进行化债,无外乎也只是将债务抵押物信用提高。讲人话,城投公司的债务是公司的信用抵押,本质上与地方是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只不过这笔钱都被地方所使用了,国家有点看不下去。将城投公司的责任收归国有,还债的主体变为地方,而不是城投公司。 毕竟城投公司是一家企业,是可以进行破产保护的。破产清算之后,会导致大量民众民间投资的消失。这对于维稳是极其不利的。当债务主体转移成地方,民间资金的恐慌情绪,就会有序下降。而国家的资金,是借给地方进行使用,所以有些人认为,这笔债务从地方担保转移成国家担保,就会出现在市场当中抢购债务的行为。这与我国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情况基本一致。 那么化债会导致债务规模的扩张,而债务对于某些人来说又是资产,既然都已经扩张了,那么资产也就会迎来上涨。我不知道平台是不是这个意思,但这也是我很努力才找到的资产上涨的客观事实。 但这里面有没有问题呢?其实问题非常严重,各地方已经向国家进行反映,说某些年轻人不讲武德,说之前的某些人员,采取柔软的处理手段,在地方既得利益者看来,这才是来处理问题的。但是现在某些年轻人处理问题的过程当中太过于强硬,尤其是将高利率债务,通过谈判强行压制成低利率债务,这好像是不能接受的。有些债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上一任负责人留下的。处理这类问题应该给予空间,但现在的某些年轻人丝毫不予妥协。所以化债工作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么顺利,当然更深的话题我们不能再聊了,因为我们普通人没资格知道这些事情。 剩下的其他问题,比如房地产。我之前就在不断反复的强调,所有的利好政策,其根本目标就是要释放货币流动性。再怎么利好的政策,只要释放不出来货币流动性,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不是利好消息。但并没有多少人能够听得进去。 就比如我国超一线城市,同时放开了外地人的购房政策。有人认为是,超一线城市的资产价格有下降趋势,导致外地人口不敢轻易出手,也就导致货币流动性无法释放。这样子的认知是正确的,但又不完全正确。因为超一线城市的资产价格,在挂牌价的过程当中,受到了不可抗力的阻挠。而自由市场规则当中,要想恢复资产换手率,资产价格必须下探,或者有大型资本率先动手购买。但客观事实是,我国的国有资本也停止了超一线城市的资产购买,又因为有人阻挠了资产价格下跌的趋势,所以预想结果并没有出现。既然现金流没有释放出来,预想的繁荣也就没有到来。 股票市场当中,由于这是个自由市场,不能因为股价市值的暴涨,来判断参与者是否挣钱。在股票市场价格暴跌的过程当中,也会有大量人员或者是机构赚钱的。比如我们熟知的中信集团,是我国做空最重要的主力军,他们以抵押物的方式来借股票,在市场当中形成抛压。在股票价格下跌之后,再进行股票的回购还给券商,这一来一回产生的巨额收益,也完美体现在了中信银行去年的报表当中。 但可悲的是,我国的散户并没有资格来做空股票,但是从客观数据上来看,这些银行机构确实获得了巨额回报。那么有些人就要认为,为什么散户不选择持有银行股票呢?所以这就是愿赌服输的逻辑。从整体逻辑上来看,也实现了资产价格的飙升,虽然是负值,但也不耽误赚钱。 所以平台所给予的,中国资产正在狂飙,你涨了吗?多少有些讽刺的意味。虽然我这样说,会导致平台的反感,但我本就没有什么流量,也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但可悲的地方在于,普通人现在就像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只要我不知道,那么就伤害不到我。 所以在如此和谐的社会背景之下,我们也只能随着主流的声音,承认中国资产正在狂飙,相比于看空的人来说,那些利用内幕交易获得股票利益的人,虽然是违法犯罪,但也比看空的人更加的爱国。 事实就是如此。如果你的资产没有变卖,你的资产就已经属于狂飙了。
中国资产正在狂飙,你涨了吗? 我认为,这是平台所推荐话题当中最无厘头的一个。我真
依柔谈国际
2025-02-07 13:26:3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