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作家史铁生生命垂危,医生问他的妻子陈希米:“救不救?”没想到陈希米却

如梦菲记 2025-02-22 17:25:32

2010年,作家史铁生生命垂危,医生问他的妻子陈希米:“救不救?”没想到陈希米却说:“让他走吧。”随后,史铁生全身抽搐,不久之后离开了人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0年的冬夜,北京寒风刺骨,一辆救护车穿梭在灯火阑珊的街道上,刺耳的警笛声划破了夜的宁静。   躺在车上的是著名作家史铁生,他因突发脑溢血,脸色苍白,已经失去了意识,他的妻子陈希米紧紧握着他的手,眼中含着泪水。   在医院走廊的灯光下,当医生说明必须立即手术,即便手术成功,病人也将成为植物人时,陈希米的内心在剧烈挣扎。   面对医生"救不救"的询问,她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选择:"让他走吧。"   时光倒流回1979年,一切都开始于西北大学的校刊《希望》,当时年仅18岁的陈希米读到了史铁生发表的《爱情的命运》,被文字中透露出的坚韧与才情所打动。   她鼓起勇气,给这位素未谋面的作者写了一封读者来信。   没想到,这一写就开启了长达十年的书信往来,在这些泛黄的信纸上,倾诉着理想、文学、人生,也包含着各自的伤痛与坚强。   史铁生的双腿瘫痪,陈希米的右腿轻微残疾,命运仿佛早已注定他们会相遇。   1989年,两颗心终于走到了一起,当史铁生忐忑地坐在轮椅上等待这位笔友时,陈希米看着他,脸上绽放出最温暖的笑容:"你正是我想象的样子。"这句话,成为了他们爱情最好的注脚。   从此,陈希米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改变,这个学过数学、当过编辑的知识女性,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毅然放下工作。   每天推着轮椅带他晒太阳,陪他看最爱的电影,寻觅他喜欢的小馆子,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史铁生的世界。   然而这份光明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付出,随着病情加重,史铁生需要每天三次透析,而每隔两小时就要翻身换药。   对于身材娇小且腿脚不便的陈希米来说,这些工作极其艰辛,可她从未叫苦,更未抱怨,只是默默地将这些事情变成生活的日常。   医院走廊的灯光依旧惨白,史铁生的生命正在一点点流逝,他最后的时光里,身体不住地抽搐,面容痛苦。   那一刻,陈希米紧握着他的手,泪水无声地滑落,她知道,这是爱情最后的告别方式。   那些了解他们的人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因为他们都清楚,在病榻前说出"让他走"的陈希米,承受着怎样的心理重负,这不是放弃,而是给予丈夫最后的尊严。   生命的最后时刻,往往最能照见一个人对生死的态度,史铁生生前就表达过器官捐献的意愿,希望自己的离去能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   陈希米遵照他的心愿,替他签署了器官捐献手续,这让史铁生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在他们的婚姻里,没有轰轰烈烈的浪漫,有的是平淡中的真诚,陈希米从不认为自己是在为爱情牺牲,她觉得能遇见史铁生是她最大的幸运。   正如史铁生在《赠妻子诗》中写道的:"你来了黑夜才听懂期待,你来了白昼才看破藩篱。"   史铁生走后,陈希米出版了《让"死"活下去》,用文字继续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她不愿将这段感情简单定义为悲情或佳话,因为在她心中,这是一段关于理解与成全的爱情。   从相识、相知到相守,再到最后的告别,陈希米和史铁生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的真谛,不仅在于携手共度风雨的勇气,更在于懂得何时该放手的智慧,而这正是让所有人为之动容的原因。 信源:中国网资讯

0 阅读:3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