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2岁的茅盾,婚内移情23岁的秦德君。后来,秦德君怀孕,茅盾却敷衍说:“先不要孩子,4年后我赚够离婚费,再娶你。”然而,秦德君回到家,才一周,就绝望地服药寻死。四年后,茅盾更是称不认识她。 秦德君出生于地主之家,13岁时,父亲就送她去上了女子师范学校,秦德君也很努力,后来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取了四川省立女子实业学校。 一个是身世显赫的女子,一个是不幸婚姻的文人,本不该有交集的两个人,却因时代动荡而相遇。秦德君虽出身于地主家庭,却并非养尊处优、无忧无虑。 早在13岁,父亲就将其送入女子师范求学。秦德君天资聪颖,勤奋刻苦,凭借自己的实力又考入了四川省立女子实业学校深造。然而命运却和她开了个大玩笑,15岁那年,她遭人欺辱,沦为了施暴者的妻子。 不到弱冠之年就背负不幸婚姻的秦德君,内心充满了苦闷与不甘。茅盾的身世则大不相同,他出身贫寒,却凭借才华崭露头角,早早在文坛崭露头角。 只可惜天妒英才,他年纪轻轻就被家人按照旧俗,定了娃娃亲。茅盾的妻子是位小脚女人,不识几个字,婚后因为工作的缘故,夫妻俩聚少离多,感情并不深厚。 1928年的上海滩一片动荡,国共两党势如水火。此时茅盾因其笔下作品招来左翼人士批判,欲前往日本避风头。在去往异国他乡的轮船上,他结识了同路的女学生秦德君。 本是萍水相逢,然两人因同病相怜而惺惺相惜。秦德君的不幸遭遇让茅盾感同身受,颓丧的他在秦德君身上看到了新的希望。日本之行,成了二人感情的开端,命运的纠葛由此展开。 抵达日本后,茅盾与秦德君开始了同居生活。虽然生活清苦,却充满了恋爱的甜蜜。两人朝夕相处,秦德君在茅盾的影响下也开始文学创作。 然而秦德君不久便有了身孕。茅盾一筹莫展,一方面是经济拮据,难以负担孩子;一方面是名声有损,担心此事传回国内。于是他好言相劝,让秦德君打掉孩子,并承诺攒够钱后就与妻子离婚,娶秦德君为妻。 痛失骨肉的秦德君伤心欲绝,却还是选择相信爱人的诺言。然而不久,秦德君再次怀孕,茅盾却是同样的反应,仍是让她打掉孩子的建议,承诺4年内筹够离婚费再娶她。天真的秦德君再一次听从了爱人的话。 流产后的秦德君身心俱疲。而这时日本国内政局突变,茅盾决定携秦德君一同回国。然而茅盾的妻子早已知晓二人的事,找茅盾摊牌,要他支付2000元的离婚费。 茅盾不愿,向秦德君提出分手。痛不欲生的秦德君回到租住的房子,发现茅盾早已不告而别。绝望中她服下大量安眠药,幸得房东及时发现送医,才捡回一条命。 回到原配身边的茅盾,对妻子百般讨好,假装无事发生。而秦德君苦苦等待,盼着茅盾兑现诺言,却只能在伤心中度日。数次写信给茅盾,却如石沉大海。新中国成立后,她多次在公开场合遇到茅盾,可茅盾却假装不认识她,直接避而远之。 茅盾成名后,秦德君仍然默默无闻地生活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秦德君的事业有了起色,然而每次与茅盾相遇,他总是假装不认识秦德君,让她倍感失望。 茅盾晚年开始口述自传,面对这段往事,他选择了逃避。当儿子问起是否要提及秦德君时,茅盾却冷冷地说:"不必了,就当这个人不存在。"昔日的海誓山盟,被抹去得一干二净。 对于茅盾来说,秦德君或许只是他人生中的一段插曲,是他年少轻狂时一时迷惘的祸根。然而秦德君却为这段感情付出了一生,甚至差点献出生命。 作为一个文学巨匠,茅盾的一生都在追求进步和光明。他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光彩照人的文学形象。然而在他笔下洋溢着温情和梦想的同时,生活中的他却亲手伤害了一个无辜女子的心。 秦德君的不幸,固然有时代的悲剧性,但更多是源于茅盾的一再食言和绝情。他用温情的言语和承诺让秦德君付出了一切,到头来却只是说一句"就当没这个人"。在他的心里,秦德君似乎只是可以随意舍弃的棋子。 有人将茅盾和秦德君的故事称为"民国版的《红楼梦》",然而对比贾宝玉和林黛玉,茅盾和秦德君的结局未免太过残酷。正如张爱玲所说:"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幸福,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叹息。" 秦德君一生都在叹息中度过,她把自己的真心全部交付,到头来却是满手泡影,空留悲凉。而茅盾虽然事业有成,却抹不去这段经历留下的污点。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恨纠葛,成为民国文坛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往事。
1928年,32岁的茅盾,婚内移情23岁的秦德君。后来,秦德君怀孕,茅盾却敷衍说
熹然说历史
2025-02-23 20:12:29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