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这次要玩把大的,“格力专卖店”改名为“董明珠健康家”,一个深受百姓信赖的电器公司要被董明珠打造成她的个人IP?这到底合不合适?这是亲民还是跟风? 格力曾代表着空调行业的品质保证,一句“好空调,格力造”响彻大江南北。可如今,风向似乎变了,格力要改名为“董明珠健康家”的传闻甚嚣尘上。 这意味着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可能要彻底转型为个人IP的延伸。不禁让人疑惑,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回想当年,格力能有今天的地位,董明珠绝对是关键人物。但现在,曾经的“空调霸主”地位不保,被美的超越,股价也跌跌不休。 这一落千丈的背后,又和董明珠有着怎样的关联? 1990年,董明珠在经历了家庭生活打击之后选择南下闯荡,加入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格力。那时的格力,可不是什么香饽饽,而是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 董明珠从最基层的销售员做起,第一个任务就是去讨回一笔陈年旧债。没有经验,没有人脉,她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客户那里软磨硬泡了四十多天,最终完成了任务。 或许从那一刻起,她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在这个社会立足,就得拿出点“狠”劲。 事实证明,董明珠确实有做销售的天赋,在格力一路高升,最终坐上了总经理的宝座。 在董明珠掌舵期间,格力并非一帆风顺。曾经美国的开利集团开出8000万年薪的天价,想要收购格力。 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董明珠却毫不动摇,她坚定地表示,自己是中国人,她的目标是带领格力走向世界。 她做到了。在担任董事长的第三年,格力成功跻身世界500强,兑现了她当初的承诺。 董明珠的坚韧、果敢和民族自豪感,不仅成就了格力,也成就了她自己。然而成功和权力有时也会像一把双刃剑,让人在赞誉中迷失方向。 近年来,董明珠的一些言行,让她的公众形象出现了裂痕。很多人认为,格力的衰落与董明珠的一些决策有着直接关系。 比如格力手机,完全是董明珠个人意志的产物。她坚持用自己的照片做开机画面,结果呢?产品性能不尽人意,销量惨淡收场。 对比一下小米,同样是跨界造手机,小米的成功,在于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而格力手机的失败,恰恰暴露了董明珠对用户需求的漠视。 还有她亲自设计的玫瑰空调,其独特的审美,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被年轻人戏称为“中老年专属”。 反观小米的雷军,他会虚心听取用户的意见,并真诚地表达感谢。这种姿态,才是真正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 而最近一段时间,董明珠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虽然赚足了眼球,但很多时候,却是在给自己的形象“抹黑”。 无论是公司命名,还是员工公寓,甚至学校的奖学金,都冠以“董明珠”的名字,这未免有些过头了。 也许过去的成功让董明珠坚信“个人英雄主义”,认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种“一言堂”的文化是非常危险的。 要知道,格力能有今天并非董明珠一人之功。格力前任董事长朱江洪,多年来一直坚持技术创新,为格力打下了深厚的技术根基。 现在看来,格力似乎要被董明珠彻底打上个人烙印,这怎能不令人担忧? 毕竟,董明珠已经70多岁了,而这个时代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从长远来看,把“格力”变成“董明珠健康家”,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时代正在快速变化,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 在这种情况下,将公司与个人IP深度捆绑,是否真的有利于格力的长远发展?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希望格力能够找回初心,继续专注于技术和产品,而不是沉迷于个人品牌的打造。 来源:格力改名,网友吵翻了!——2025-02-21 ·中国公关新闻
董明珠这次要玩把大的,“格力专卖店”改名为“董明珠健康家”,一个深受百姓信赖的电
住顶楼小邹
2025-02-24 12:19: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