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王毅外长的工作强度,能让我们怀疑人生!看看王毅外长这个月的行程,先去了英国谈中英战略,还顺路去了一趟爱尔兰谈贸易,之后就去德国参加了慕安会,表明中国的态度,之后他又去联合国主持安理会,前两天又到了非洲出席G20峰会。 一个月飞遍了半个地球,动辄十几个小时起步的飞机行程,光看这份里程达38.6万公里旅程地图,谁能想象王毅外长已经71岁! 在2月22日结束欧洲行程后,王毅外长还就加沙问题、乌克兰危机等多个问题,在采访中进行了回应:对话永远比打仗更好! 这句简单的回应也直截了当的传达了中国对紧张局势的态度,我们希望世界和平发展,而不是到处点燃战火。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上,王毅外长上台发言,也提出了我国的主张,那就是希望大家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携手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这不是一句空谈,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底线原则,因为只有和平才能为中国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和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经济落后、力量微弱,在国际舞台上没有多少话语权,也插不上话。 但我们早早确立好了外交原则,即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和平建交,积极改善与各国的关系。 当时间来到1954年,周总理率先在日内瓦会议上,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讨论国际问题。 这也是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巨大进步,从积极参与外交事务活动,到引领世界互联互通,我国正在走向新外交时代。 王毅外长的忙碌,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外交的努力,有人可能觉得,这些忙碌的议程跟月薪三千没有关系,其实这是个误区。 2016年王毅外长在参加记者招待会时,在会议上回答了一位网友的好奇:究竟在忙啥?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那些说不出名字的会议看似跟普通人毫无关系,实则跟我们未来的福祉和生活息息相关,譬如2016年1月的伊朗之行,就开通了“义乌-德黑兰”的货运班列。 义乌是中国制造的先行者,出口海外的很多小商品都来自义乌,但因为货运的原因,出口的速度很慢。 有了这条新的班列,义乌小商品可以沿着中亚路线一路运送,让伊朗人民更好的跟义乌贸易往来。 这不光方便了中伊之间的经济贸易,还进一步推动了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也能让更多老百姓获利。 如今我国已经深度参与国际事务,除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最重要的是促进各国和平进步,简单来说就是“互联互通”。 不过,我国虽然热爱和平,却也不容其他国家或地区冒犯,王毅外长作为中国的外交使者,始终坚持这个原则。 闹的沸沸扬扬的南海争端,王毅外长用“历史终将证明谁是过客”,简洁明确的表达了南海的所属。 而对于全球关注的中美关系,王毅外长也会及时提醒提问的记者,不要动不动就拿美式思维判断中国。 为了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王毅外长的日程安排非常紧凑,光是出任外长职位的第二年,王毅外长就辗转了30多个国家,至少跟60多个国家的外长见面。 每一次见面都是一次推动中国外交的机会,而王毅外长用他的外交智慧,将中国送上了更高的世界舞台。 这也是每个外交官的使命,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了中国,在看不到的外交战场上,以语言为武器替国人冲锋陷阵。 参考资料: 王毅:乌克兰危机中国未隔岸观火借机牟利,联合早报
看看王毅外长的工作强度,能让我们怀疑人生!看看王毅外长这个月的行程,先去了英国谈
悦悦小侃历史
2025-02-24 17:27:27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