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经/上古传说取名法遭部分人嘲讽的事情
其实我一直非常认可某大厂取名和营销造词的能力,没有贬义,甚至之前还专门发微博夸过。营销本质上就是四两拨千斤的传播学艺术,本身就不是一个贬义词,虽然在大众语境里已经被滥用了。但不管怎么说,能做好这一点当然是值得夸奖的。
但为什么这类造词或者取名方法会在最近一段时间遭到一部分人的强烈反感呢?
一、符号化叙事方法被重复大量使用,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者认知疲劳甚至反感的,公众的感知是有阈值的。符号疲劳是很常见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说多了就烦了。
二、科技行业的受众对于技术透明性有着天然的需求,大家本质上是不喜欢厂商做宣发的时候故弄玄虚的。所以厂商用名词包装技术以方便传播,但也仅限于方便传播的时候——类似青山护眼这种,大家还是能接受的。绿水青山——对眼睛友好,加上护眼后缀,没有额外的成分在。但类似XX经/上古传说里这类非常用词,连查明词源词意都要费一番功夫,用在技术包装上就有了一种刻板的文化挪用感,这是非常割裂的的形式化文化表达。
三、叙事焦虑。这一点不细讲了,简单来说对抗竞争的mz叙事已经讲了很多年,大众客观上是对这类隐含类叙事比较疲惫甚至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