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秋日清晨,女战士李开芬被五花大绑押往刑场。十七岁的姑娘挺直脊背,喉咙里憋着哭腔——谁能想到给组织缝了三年军装的她,竟被扣上"特务"帽子? 子弹上膛的瞬间,马蹄声撕裂死寂。三十米开外冲来一队人马,为首的女军官扬鞭大喝:"住手!"刑场卫兵被这声断喝震得手抖,枪管差点摔在泥地上。 来者正是张琴秋,这位雷厉风行的政治部主任翻身下马,腰间文件袋拍得啪啪响。她连夜翻遍档案发现蹊跷:李开芬父亲是资助过三个地下交通站的进步秀才,这姑娘十四岁就跟着赤卫队送过鸡毛信。 "拿娃娃开刀算哪门子革命?"张琴秋冷眼扫过行刑队长。她甩出调查记录时,捆着李开芬的麻绳刚被割断。死里逃生的姑娘瘫坐在地,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的血痂里。 这场生死劫源于张国焘的肃反扩大化。当时只要沾点"书香门第"就成嫌疑,更别说李家老宅常进出穿长衫的"教书先生"。幸亏张琴秋顶住压力查清真相,才没让火红青春枉死在自家枪口下。 半年后硝烟里,李开芬在列宁小学重握粉笔。教室窗外站着独臂教官朱良才,他刚穿越三百里敌占区找回家。两人对视时,墙上马克思画像被晚霞镀了层金边。 而那位签发肃反令的张特派员,十二年后却叛投重庆军统局。历史就是这么爱开玩笑:当年被他定为"特务"的小姑娘,后来成了开国少将夫人;而他流落台北街头时,怀里还揣着泛黄的"清党"名单。
1934年秋日清晨,女战士李开芬被五花大绑押往刑场。十七岁的姑娘挺直脊背,喉咙里
霖霖谈娱乐
2025-03-16 10:06:17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