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郭沫若带着妻子在桂林游玩,这也是两人最后一次出远门。 郭沫若是我国的大才子!他既是文学家,还是书法家,又是诗人!是我国难得的人才! 桂林山水甲天下,风光旖旎,恰似他笔下的浪漫诗篇。 才子配佳景,本应是一段佳话。望着眼前如画的漓江,或许也曾让他想起自己早年那些激情澎湃、反抗旧礼教的诗句,字字句句都充满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然而,这风骨二字,用在他身上,是否真的恰如其分?人们赞叹他的才情汪洋恣肆,能写出《女神》那般石破天惊的篇章,也能在甲骨文、金文领域独树一帜。 但这份才华,似乎总能极其敏锐地“紧跟时代脉搏”。当历史的风向转变,那些曾被他激烈抨击的对象,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能转变为他歌颂的对象。 有人说这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懂得顺应历史潮流;也有人质疑,这是否意味着文人的风骨,可以为了现实的需要而弯折? 他那炉火纯青的书法,时而遒劲有力,时而圆转流畅,无数名胜古迹以得其题字为荣。 但这笔墨之下,书写的究竟是个人的真实心境,还是某种“政治正确”的表达?当他挥毫写下那些热情洋溢、甚至有些肉麻的赞美诗时,那个写出“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的郭沫若,又去了哪里?这份才情,最终是化作了民族脊梁的一部分,还是变成了柔软易弯、专事点缀的羽毛?后人评说自有公断,但关于郭沫若的文采与风骨之辩,恐怕永远是激起浪花无数的话题。
1963年,郭沫若带着妻子在桂林游玩,这也是两人最后一次出远门。 郭沫若是我国的
历史姑娘
2025-03-26 23:19:31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