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郭松龄发动兵变,特意给张作霖送了个棺材。棺材打开时,张作霖直接愣在原地,扶棺痛哭。原来,棺材并不是空的,里面装着五虎将之一的姜登选,且木板上遍布抓痕,显然是被活活闷死的!
1925年的一个秋日,东北军阀张作霖的府邸前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来人自称是张作霖的老部下郭松龄派来的,说是要送给张作霖一件特别的"礼物"。府邸的仆人将此事禀报给了张作霖,张作霖心存疑虑,却也按捺不住好奇心,吩咐来人将"礼物"搬进府中。 当仆人们抬进了那件"礼物"时,府上所有人都愣住了。那竟是一具黑漆漆的棺材!张作霖脸色一沉,难道郭松龄竟然想用这么大不敬的方式来羞辱自己?他怒不可遏,命人立即打开棺盖,看个究竟。 棺盖被掀开的一刻,张作霖惊呆了。躺在棺材里的,竟然是他的五虎上将之一姜登选!姜登选双目紧闭,面色惨白,显然已经断了气。更可怕的是,棺材板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抓痕,分明是有人在棺材里拼命挣扎过的痕迹。张作霖瞬间明白了一切,忠心耿耿的姜登选,竟然被人活活闷死在了棺材里! 悲痛欲绝的张作霖扑倒在棺材前,紧紧抱着姜登选冰冷的遗体,泪水止不住地流淌。他无法相信,自己最信任、最器重的部下,就这样惨死在了仇敌的阴谋之下。 姜登选是张作霖的左膀右臂,不仅才能出众,而且对张作霖忠心不二。当初正是凭借着姜登选的谋略和指挥,东北军才能在直奉战争中力挽狂澜,化险为夷。如今,这个让张作霖引以为傲的虎将,却死于非命,再也无法为东北军出谋划策了。 在悲伤之余,张作霖心中更多的是愤怒。是谁如此残忍,竟然用这种非人道的方式杀害姜登选?又是谁如此大胆,敢公然挑衅东北王的威严?张作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随棺材一起送来的纸条上。他拾起纸条,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大帅亲启,姜登选忤逆本座,罪无可恕,特赐'棺椁'以儆效尤。郭松龄。" 原来,这一切都是郭松龄干的!张作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郭松龄曾经是自己最信任的心腹,甚至还担任过张学良的教官。他怎么会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张作霖回想起之前的种种,渐渐明白了其中缘由。 原来,郭松龄一直主张东北军应该撤出关内,避免卷入中原地区的纷争。但张作霖却不以为然,仍然坚持向南扩张的计划。二人在军事战略上的分歧日益加深,最终导致郭松龄心生不满,萌生反叛之心。姜登选作为张作霖的心腹,自然成了郭松龄的眼中钉。他先是试图拉拢姜登选,却遭到严词拒绝。恼羞成怒的郭松龄决定铲除这个障碍,于是设下陷阱,将姜登选诱入郭松龄的地盘,并秘密处决。 就在众人准备移柩的时候,一名侍卫突然发现了棺材底部夹着的一封信。张作霖连忙打开信封,发现里面竟然是姜登选的遗书。信中,姜登选对张作霖表达了最后的忠心,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张作霖的歉意。原来,姜登选临死前就预感大难临头,却始终没能及时发现郭松龄的阴谋。他在遗书中恳请张作霖原谅自己的失职,并希望张作霖能够擦亮眼睛,提防身边的奸佞小人。读罢遗书,张作霖悲愤交加,泪如雨下。他暗自发誓,一定要为姜登选报仇雪恨,绝不让他白白牺牲! 随后,张作霖厚葬了姜登选,并亲自主持了追悼会。他当众宣布姜登选为"殉国将军",以表彰他的忠勇。而姜登选的惨死,也成为压垮张作霖和郭松龄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早在姜登选拒绝投靠自己的时候,郭松龄就已经打定主意要除掉这个眼中钉。他暗中派心腹盯梢姜登选,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姜登选正在秘密扩充军备、训练士兵,似乎有另立山头的嫌疑。得知这一消息后,郭松龄顿时如鱼得水,他决定以此作为杀害姜登选的借口,彻底铲除异己。 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郭松龄设下圈套,将外出归来的姜登选诱骗到了一处荒僻的郊外。姜登选刚下车,就被荷枪实弹的士兵团团围住。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奸计,怒斥郭松龄的卑鄙行径。而郭松龄却冷笑一声,吩咐手下当场格杀勿论。 就在行刑的前一刻,姜登选做出了最后的抗争。他大声疾呼,称自己扩充军备完全是在执行张作霖的密令,为讨伐郭松龄做准备。然而为时已晚,狡诈的郭松龄岂会给他辩解的机会?在郭松龄的一声令下,"砰"的一声枪响,姜登选应声倒地,鲜血染红了 he的军装。 行刑后,郭松龄吩咐手下将姜登选的尸体装入早已准备好的棺材,盖上了棺盖。谁知天意弄人,射向姜登选的子弹竟然偏离了心脏!姜登选在昏迷中苏醒过来,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一口漆黑的棺材里。他拼命捶打棺盖,大声呼救,却只换来了绝望的回响。最终,因为缺氧和伤势过重,这位忠勇的将领还是断了气,再也没能等来援救...... 郭松龄率部毁尸灭迹后,将装有姜登选尸体的棺材连同那封充满挑衅意味的纸条一起,送到了张作霖的府邸。 他要让张作霖尝尝丧失爱将的滋味,也要昭告天下,谁才是东北军真正的主宰!至此,郭松龄和张作霖的矛盾,就此公开化、白热化,双方的对峙进入了你死我活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