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一位副国级干部到烈士陵园祭拜,可当他看到烈士的墓碑时,却立马火冒三丈要

星河幻曲悠扬 2025-03-29 23:28:02

1952年一位副国级干部到烈士陵园祭拜,可当他看到烈士的墓碑时,却立马火冒三丈要求工作人员立刻将墓碑换掉。 一座烈士陵园,一位身着得体、气质儒雅的老人站在一块墓碑前,脸色突然凝重起来。这位老人正是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黄炎培,而他面前的墓碑,则是他的次子黄竞武的安息之所。 1952年2月的一天,黄炎培专程回到家乡江苏川沙县,前来祭拜三年前牺牲的儿子。当他走到川沙烈士公墓,看到儿子的墓碑时,这位平日以温文尔雅著称的老人突然变了脸色。 "你们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黄竞武的墓碑比其他的烈士大?"黄炎培语气凝重地指着墓碑质问道。 陵园工作人员连忙解释:"那是因为黄竞武烈士对革命的贡献巨大,所以在立碑时就特意做大了。" 这番解释非但没有平息老人的不满,反而让他更为生气:"你们说的都是什么话?都是革命烈士,居然还分高低?他们都是为国家献身的,都是有功的,不应该区别对待!" 随后,黄炎培坚决要求:"你们尽快把黄竞武同志的墓碑换成跟其他烈士一样大小的。" 工作人员为难地指出,碑文是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主任盛丕华亲自题写的,不好更换。黄炎培态度坚决:"你们尽管换,老先生那边我自然会去解释,想来他也不会因为这事责怪你们。" 这位副国级干部看似小题大做的行为,背后是他对革命精神的坚守。出生于光绪四年的黄炎培,从小在外祖父的熏陶下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虽然早年失去双亲,但他并未屈服于命运,不到二十岁就当上了私塾教书先生。1899年,他考取秀才,入读南洋公学,师从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黄炎培自题过这样一副对联来勉励自己:"大量容人,小心处事;正身率物,屈己为群。"这十六字也成为了他一生的信条。他创办学校,推行职业教育,同时积极参与反对清王朝的活动。辛亥革命后,他在教育领域深耕,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黄炎培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极为严格,从不娇惯。他的四子黄大能曾回忆,1932年淞沪会战期间,黄炎培在学校集会上当众宣布:"大能,站起来!听着,日本人打来,如果你贪生怕死,投降做汉奸,日本人不杀你,我们也会杀掉你!如果你上战场牺牲了,我们全家感到光荣。" 黄竞武的生命定格在了1949年5月17日,上海解放仅差10天。这位黄炎培的次子,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的诞生献上了最后的礼物。 1903年出生的黄竞武,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聪慧。1916年,年仅13岁的他考入清华大学中等科,毕业后又升入清华大学高等科。凭借优异的成绩,他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远渡重洋,先后在美国安迪克大学和哈佛大学深造。 1929年,黄竞武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毅然选择回到祖国。他先在上海盐务稽核所担任会计,后因能力出众被调任蚌埠稽核所所长。抗战爆发后,他调往重庆担任中央银行稽核专员,在那里结识了周恩来,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但随着对国民党高层腐败本质的认清,黄竞武的思想发生了转变。1941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积极参与爱国救亡运动。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担任中央银行稽核专员,并加入民主建国会,始终坚持"民主建国,和平建国"的理念。 1947年,国民党取缔民主党派,黄竞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坚定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国民党反动派严禁民主党派活动,目的是想分化、镇压民主力量,孤立中共,这是万万办不到的!"他主张民主建国会转入地下,继续为中共提供帮助。 1949年初,上海解放在即,大批民主人士在中共帮助下撤离国统区,而黄竞武却选择留在上海进行地下斗争。他看到国民党官僚与资本家勾结,试图转移国有财产,急切地说:"我们要保护好国家财产,不能让国民党转移出去。否则上海即使解放了,也是一座空城,怎么养活几百万的老百姓?" 黄竞武的努力没有白费。当他得知蒋介石计划将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运往台湾时,立即行动起来,发动银行员工罢工,运输局员工罢运,并请记者揭露这一阴谋。因此,蒋介石的计划未能得逞,但黄竞武也因此暴露了身份。 在这之前,黄竞武还做了一件令人动容的事。1949年,国民党特务严密监视着黄炎培,而周恩来邀请黄炎培赴北平参加政协会议。为了帮父亲脱险,黄竞武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划:以父亲71岁大寿为由,在宴会上与父亲交换衣服,用自己做诱饵,让父亲得以安全离开。 这个计划成功了,黄炎培顺利抵达北平参加政协会议,但黄竞武却因此被国民党特务头子毛人凤识破并下令抓捕。1949年5月12日,黄竞武在中央银行办公室被捕,随后遭受了惨无人道的酷刑。特务们打断他的双腿,拔掉他的手指甲,挖出他的双眼,逼他供出共产党的情报。但黄竞武宁死不屈,没有透露任何信息,最终于5月17日被残忍杀害。

0 阅读:159
星河幻曲悠扬

星河幻曲悠扬

星河幻曲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