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曾说,“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在青年时代,毛泽东同志已怀揣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和壮志,立志拯救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以无比的热情投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坚定地追求救国救民的崇高目标。 在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不断“向大本大源处探讨”,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对各种思想进行了慎重的比较和鉴别。最终,他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毛泽东同志自此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灯塔,一生追寻共产主义的理想,矢志不渝。他的思想和行动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历程,为中国的解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人生旅途,充满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担当,成为后人学习和思考的宝贵财富。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革命的果实并未能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这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军阀割据、战乱频仍成为了中国的常态。 各路军阀凭借手中的兵权,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北洋军阀时期,北洋系军阀控制了中央政府,但实际上各地军阀仍然各自为政。直系军阀以吴佩孚为首,势力雄厚;奉系军阀则以张作霖为首领,盘踞东北;西北地区则有以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三马为代表的回族军阀割据一方。这些军阀虽然表面上臣服于中央政府,但实际上却各怀鬼胎,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取得了全国统治地位。但是,国民党政权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党内存在着不同的派系,各自为政,尔虞我诈。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派系虽然掌控中央政权,但对地方实力派却难以完全控制。国民党的统治建立在军阀势力妥协的基础之上,统治基础十分脆弱。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西北地区,存在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以三马为首的西北回族军阀势力。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为镇压陕甘回民起义,出动重兵,历经十余年的战争才最终平定,但也造成了大量无辜百姓被屠杀。据统计,仅陕西一地就有近半数汉族人口在这场动乱中丧生。清末新政后,陕甘回族势力日渐壮大,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后,更是乘乱坐大。20世纪30年代,马家军阀利用国家动乱之机,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西北地区形成了以回族为统治集团的政权。 面对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和富强而不懈奋斗。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引领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对于军阀割据和西北回族势力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共产党主张解放全国劳苦大众,消灭剥削压迫,建立一个平等、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这与军阀们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因此,在国民党的倡议下,各路军阀一度放下彼此间的矛盾,联合起来对抗共产党。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回族军阀对共产党更是恨之入骨,他们害怕共产党解放西北各族人民,从而失去自己的统治地位。 面对反动势力的疯狂进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1927年,毛泽东领导农民开展秋收起义,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火种。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虽然遭受到国民党军队的数次"围剿",但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军不断粉碎敌人的进攻,革命力量得到迅速发展。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伟大的长征。这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内得到确立,为日后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中国革命很可能会遭受挫折和失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很年轻,革命经验不足,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重重阻力。如果党内的错误路线得不到纠正,革命力量就有可能被敌人消灭。 那样的话,中国就会重新回到黑暗的深渊,人民群众将继续遭受剥削和压迫。更为危险的是,一旦共产党被打垮,军阀割据的局面就会卷土重来。 以三马为首的西北回族军阀很可能会趁机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独立建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这些危险的后果,在当时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然而,历史没有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是毛泽东同志挺身而出,带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到了党的支持,从而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此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继续发挥着关键性的领导作用,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的道路必将更加曲折和艰难,甚至可能遭遇失败的厄运。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是毛泽东同志挽救了危难中的红军,挽救了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中国共产党,最终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