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河南一名女医生发现血样异常,报给上级并无回应,只好上报给中央卫生部,

桃花林里时光 2025-03-31 12:19:42

1991年,河南一名女医生发现血样异常,报给上级并无回应,只好上报给中央卫生部,最终挽救了几十万人命,可她却被开除,只能远走他乡讨生活。 但哪怕再来一遍,王淑平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在临终前的一个月里,她跟家人叮嘱道:别为我遗憾,当年我没有考虑过个人的命运。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献血并不是单纯的爱心行为,而是一门有着标准奖励机制的生意。 尤其在穷苦落后的河南,800cc的血可以卖到五十或者上百块,远比靠家里的四亩三分地来钱快得多。 很多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农民,为了家里的生计或者改善生活条件,都会不约而同选择到各大血站卖血。 这些血站并不像如今的献血车一样合法,多的是没有营业执照的个人私下办的非法采血站。 相对正规的血站来说,非法血站的速度更快、流程更简便,却暗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 一般来说,献血会先对血样进行检测化验,再提取出血浆成品,但在条件简陋的非法血站里,根本没有这些繁琐的步骤。 只要有人愿意伸出胳膊,就会有人给他们采血。 但渐渐的事情开始变得不对劲,随着卖血经济越来越活跃,河南的各类传染病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第一个发现这种情况的人就是王淑平。 1995年,31岁的王淑平家庭圆满、事业顺利,前途一片光明。 她在周口的卫生局做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却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异样、 那些送到她手里的血液,大多都有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很明显是得了丙肝。 丙肝并不是不治之症,但对比这些年的传染病数据,丙肝的发病率正在激增。 王淑平敏锐察觉到了情况不对劲,当即提出应该对献血人进行HIV检测。 因为HIV的传播途径之一就是血液传播的,考虑到河南大大小小的“黑血站”众多,王淑平担心继续下去会带来危险局面。 然而当王淑平的请求提交上去之后,却再也没有了回音,王淑萍左等右等,却得不到任何回复。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淑平从检测中发先的丙肝患者越来越多,更让她担忧时态发展可能无法控制。 1994年,王淑平自费创立了一间临床检验中心,团队的成员只有4个人,由王淑平带领着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虽然这间检验中心归卫生局管辖,实际上员工们的每一笔工资,包括检验中心的所有器材都是王淑平自费。 她们这么做只是为了确认自己的猜测,却未曾想提取的404份样本中,HIV阳性感染的比例竟然奇高。 这下王淑平决定再次找上卫生部门,要求对血站进行停业检查,但这次仍旧被拒之门外。 无奈之下,王淑平只好带着血液样本找到中央,而这一情况被反应之后,河南血站一夜关停,王淑平的职业生涯也走到了尽头。 跟王淑平一起创办检验中心的同时丁红,也因为这件事被调岗,最后在40岁的年纪内退。 然而如果没有王淑平的上报,没人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艾滋病竟然在河南大肆流行,1999年甚至有不少人死于艾滋。 事实上,早在1989年我国已经有医学专家发现了艾滋,但以当时的医学水平来说,艾滋跟绝症无疑。 然而因为非法血站的不重视,原本承载希望的针管却成了艾滋的传播通道,如果没有王淑平的挺身而出,或许当下艾滋还无法得到控制。 她这种做法损伤了几十人的利益,却拯救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作为一名医生,王淑平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 哪怕晚年过得很落魄,她也始终认为自己没有错,而如今随着尘封的珍惜被揭开,王淑平也成了活在人民心中的英雄。#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0 阅读:73
桃花林里时光

桃花林里时光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