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素有“日军常胜军”的神岗中队前来偷袭,八路军哨兵却没有发现。正在

熹然说历史 2025-03-31 21:31:39

1941年1月,素有“日军常胜军”的神岗中队前来偷袭,八路军哨兵却没有发现。正在危急关头,一匹拉炮的日军军马却帮了大忙,八路军得以一举歼灭了日军的神岗中队。 1941年1月3日,河北省的燕赵大地还笼罩在浓重的黑暗中。寒冬的凌晨格外静谧,南龙岗村的村民大多还在睡梦中。此时,号称日本"常胜军"的神岗中队正悄悄向村子靠近,他们的目标是驻扎在此的八路军冀中军分区17团。 一位村里的老大爷早早起来沿着马路拾粪,刚走出村子不远,他忽然听到了异样的声音。在崎岖的小路上,有几匹日军的军马正艰难地前行,其中一匹拉炮的军马似乎格外吃力,发出了清晰的嘶鸣声。日军为了减小动静,还特意用棉花包裹了马蹄,但这匹吃力的军马却因为拉着沉重的山炮而忍不住嘶鸣起来。 老大爷心中一惊,立刻躲在路旁的灌木丛中仔细观察。借着微弱的晨光,他看到密密麻麻的日本兵正从各个方向向村子围拢。老人心知不妙,立即悄悄退回,找到了村边的八路军哨兵报信。 哨兵听闻此事后,立即鸣枪示警并让老人回村向团部报告情况。老人不顾危险,迅速跑回村子,找到了刚刚穿好衣服准备巡视的团长闵鸿友。 "团长,不好了!"老人气喘吁吁地说,"他们来了!我一早上起来沿着马路拾粪,刚走出村子不远,就看到了密密麻麻的日本鬼子,还有大批伪军。有一匹拉炮的马走不动了,叫得可响了!" 闵鸿友心中一紧,立即派出侦查员前去查探敌情。很快,侦查员带回消息:村子南边有约200名日军,外加100多名伪军,他们将几十匹战马藏到了村子不远处的大沟里。 闵鸿友听后感到困惑不解。他的17团有2000多号人,日军怎么会只派这么点兵力来袭击?这不合常理。 而这一切的关键,要从两天前说起。当时,一个自称卖油郎的人来到南龙岗村,挑着担子在村里走街串巷。这人实际上是一名外号叫"老白洋"的汉奸,专门为日军收集情报。他看到一群在玩耍的小孩,便拿出一块糖果,递给了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咱们村里有多少八路军呀?"卖油郎轻声问道。 小孩天真地想了半天,回答:"也就七八个吧。" 就是这句无心的童言,让日军严重低估了八路军的实际兵力,仅派出了三百多人的队伍前来"围剿"。现在,这支自诩为"常胜军"的神岗中队,正不知不觉地走进了一个巨大的陷阱中。 神岗中队踏入南龙岗村的那一刻,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钻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口袋。日军此次前来复仇,其实要从一周前的事情说起。 1940年12月26日晚,一列从定县开往石家庄方向的日本军用列车行驶到宣村时,突然发生了巨大爆炸。八路军17团在铁轨上埋设的地雷被触发,瞬间将整列火车吞没在火球中。这辆火车翻出铁轨,在地上滚了好几圈才停下。闵鸿友立即带领战士们登上车厢,解决了被摔得七荤八素的日军,开始搬运军用物资。 短短半小时内,17团缴获了两门94式山炮、2箱全新的三八式步枪和大量子弹。由于时间有限,闵鸿友不得不忍痛放弃车厢中的40多辆汽车、一辆坦克和7门重炮,下令将整列火车焚烧殆尽。日军得知消息后暴跳如雷,这批装备原本要配给一个师团使用,现在却被八路军劫走或销毁。 正是这次伏击,让日军派出神岗中队前来报复。而如今,这支"常胜军"正一步步走向覆灭。 天刚蒙蒙亮,神岗中队便在平射重炮和重机枪的掩护下发起了进攻。但枪声响起后,他们彻底懵了——八路军早已严阵以待,全副武装站在战壕里,各个制高点也都被占领。最令他们震惊的是,他们发现自己已经被团团包围! 闵鸿友的作战计划十分精妙。他命令三营的9连和10连正面阻击敌人,11连和12连从敌人右侧迂回;同时让2营的副营长带着7连支援右侧迂回部队,营长则带着5连和6连从敌人左侧迂回,形成三面夹击之势。为防备敌人援军,他还安排8连在村西高地设防,一营则在大沙河渡口待命,截断敌人可能的撤退路线。 战斗异常激烈。神岗中队凭借强大火力一度占据优势,攻下了部分阵地。闵鸿友立即下达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阵地,守住阵地!"在惨烈的肉搏战中,10连连长壮烈牺牲,9连指导员身负重伤,但八路军战士依然牢牢守住了阵地。 激战至7时30分,左右迂回的部队终于到位。闵鸿友一声令下,三面反攻同时发起!但神岗中队的顽强超出预料,战斗变得异常艰难。7连指导员倒下了,8连一个班的战士两次冲锋后只剩下两人... 直到上午9点,这场持续4小时的战斗终于结束。八路军以牺牲74人、伤156人的代价,取得了完胜。神岗中队300多人被击毙,7名日军和18名伪军被俘,只有6人趁乱逃脱。八路军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其中包括步枪100多支,弹药近2000发。 这场战斗之后,"八路军常胜团战胜日本常胜军"的故事在燕赵大地上广为流传。南龙岗反袭击战后来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团战例选编》,成为第一个战例。

0 阅读:134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