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公《谈苑》
杨文公《谈苑》称,楚僧惠崇工诗,于近代释子中为杰出,……《过陈抟旧居》云:“乱水僧频过,荒林鹤不还。”——(北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九
公(杨亿)常言,近世释子多工诗,而楚僧惠崇、蜀僧希昼为杰出。——《谈苑》,出《类苑》卷三七
劉氏《傳記》載,煬帝既誅薛道衡,乃云:“尚能道‘空梁落燕泥’否?”蓋道衡詩嘗有是句。楊文公《談苑》載,詩僧希晝《北宮書亭诗》云:“花露盈蟲穴,梁塵墮燕泥。”予以為煉句雖工,而致思不逮薛也。——(北宋)王得臣《麈史》卷中《诗话》
杨文公《谈苑》说《樊南集》,故事,灰钉云扬雄赋,殊非。《南史徐勉传》:“属纩才毕,灰钉已具。”——(北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录》
世言盧絳病,夢一白衣婦人啖以甘蔗,為歌《菩薩蠻》詞曰:“後相見於固子陂。”其詞末句云:“眉黛遠山攢,芭蕉生暮寒。”此詞人俱能道之。而楊大年《談苑》中末句不同,云:“獨自凭闌干,衣襟生暮寒。”不知孰是。予嘗謂“芭蕉生暮寒”妙甚,與“衣襟”大段相遠,大年必不如此道也。——(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
今人用倚卓字,多從木旁,殊無義理。字書從木從奇,乃椅字,於宜切。詩曰“其桐其椅”是也。……故楊文公《談苑》有云:“咸平、景德中,主家造檀香倚卓一副。”未嘗用椅棹字。——(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卷三
楊文公《談苑》載:伶人王感化,少聰敏,未嘗執卷,而多識故實,口諧捷急,滑稽無窮。會中主引李建勳、嚴續二相游苑中,適見繫牛于株枿上,令感化賦詩,應聲曰:“曾遭寧戚鞭敲角,幾被田單火燎身。獨向殘陽嚼枯草,近來問喘更何人。”因以譏二相也。又中主徙豫章,潯陽遇大風,中主不悅,命酒獨酌。指北岸山問舟人,云皖公山,愈不懌。感化獨前獻詩曰:“龍舟萬里架(驾)長風,漢武潯陽事正同。珍重皖公山色好,影斜不落壽杯中。”中主大悅,賜束帛。余讀《江南野錄》,載李家明事,當嗣主時為樂部頭,能滑稽,善諷諫。亦載二詩,其詞大同小異。《詠牛》詩曰:“曾遭寧戚鞭敲角,又被田單火燎身。闲背斜陽嚼枯草,近來問喘更無人。”《龍舟》詩曰:“龍舟輕颭錦帆風,正值宸遊望遠空。回首皖公山色翠,影斜不到壽杯中。”嗣主因慟,俛首而過。《談苑》以(王)感化為建州人,《野錄》以(李)家明為廬州人;《談苑》謂中主,《野錄》謂嗣主:未詳孰是。——(宋)《靖康缃素杂记》卷七
又《談苑》載朱貞白詩云“太婁羅”,乃止用婁羅字。又《五代史·劉銖傳》云:“諸君可謂僂羅兒矣。”乃加人焉。——《靖康缃素杂记》卷八
又楊文公《談苑》云:“太平興國四年,北戎寇邊,車駕幸大名府。方渡河,有人持手版邀乘輿,前驅斥之,號呼道旁,自言獻封事。太宗令接取視之,乃臨河主簿宋捷,上甚喜,即以為將作監。”此乃以姓名盜爵祿者也。——《靖康缃素杂记》卷九
杨文公《谈苑》云:“《千字文》云‘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敕字乃梁字传写误尔。当时帝王命令尚未称敕,至唐显庆中始云:‘不经凤阁鸾台,不得称敕。’敕之名,始定于此。——《靖康缃素杂记》(说郛卷九引),参《能改斋漫录》卷四辨误(杨文公论千字文之失)
杨文公《谈苑》载:“徐锴仕江左,至中书舍人,尤嗜学博,领集贤学士校秘书。时吴淑为校理,古乐府中有掺字者,淑多改为操,盖章草之变。锴曰:‘非可以一例,若《渔阳掺》者,音七鉴反,三挝鼓也。祢衡作《渔阳参挝》,古歌词云:“边城晏开(闻?)渔阳掺,黄尘萧萧白日暗。”’淑叹服之。”——《靖康缃素杂记》(《说郛》卷九,又《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四)
吕(吕洞宾)有诗在人何极多:“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又:“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又:“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锅内煮山川。”并见杨公《谈苑》。——(南宋)陈鹄《西塘集耆舊續聞》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