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到底有多干燥呢?可以说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我在新疆戈壁沙漠里干活时,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 先说说这干燥的现象,在这里,两米来深的坑,上一米是沙土,下一米为岩石,坑壁上满是干裂出来的裂缝,这些裂缝贯穿石层,延伸到地下深处,不知其深度几何。缝里满满都是白色的盐碱,明明这里几年都难得下一次雨,却攒了这么多,真是令人费解。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么干燥的地方,石头应该很坚固,不会有什么变化。但事实却相反,这里一整块的石头,愣是被晒成了一两毫米厚的石片子,一摞一摞的,从小到大排列得整整齐齐,甚至还有沙地中独立的单片石片,像个匕首,要是不慎踩上去会刺穿脚掌,埋地部分一般占 1/3。这其实是物理风化现象,因为太阳晒到的地方能有七八十度,膨胀得厉害,而石头核心位置温度没这么高,热胀冷缩不匀就分离成片状了,这种现象很少见,书上都没怎么说过。 在这沙漠里,周遭 200km 内没水,我们的水全靠卡车三天拉一趟。有时候车该回来却没到,心里就发慌,毕竟没水可不行,连饭都吃不了。这里很少能看到云,因为有云就容易有雨,坐飞机从西北地区往南地区飞一路观察,云是明显增多的,可见这边的干燥程度。 再说说这里的生物,按常理说这么干燥缺水的地方,动物应该很难生存。可这里有野骆驼、黄羊和狐狸,黄羊我只见过脚印和红外视频,野骆驼也没见着过活的,只有狐狸每天晚上来我们工棚外头嘎嘣咯嘣啃冻成冰的泔水(零下十几度)。狐狸是肉脚掌,踩在戈壁遍布的石块上估计很硌脚,所以喜欢走我们的轮胎印,留下几行足迹,但又总是几十米就没了,过一会儿又出现,好像是怕我们跟踪它的足迹。真好奇这些动物是怎么在这么干燥的环境下活下来的。 还有个有趣的点,我们午饭吃馕饼,不小心掉在沙地上,捡起来拍打几下沙子,一点都不牙碜。而且听说在戈壁最中心位置有水坑,坑底还满是盐碱,那水肯定是饱和盐碱水,比死海能漂起人的那种还猛,这和这里极度干燥的环境看似矛盾,却又似乎有着某种联系,也许正是因为干燥,水分蒸发才留下了这么多盐碱。 利用这遍地都是的石片自然现象,还可以在黑夜里辨认方向,石片的垂线指向南北。不过说起来这指北其实作用不大,因为有星光指北,比如北极星。在这没有参照物,手机又没信号的夜晚,很容易迷路冻死,早晚之间,更是冰火两重天。 我还尝过一粒雪白的盐碱颗粒,味道是甜的,当时一尝就赶紧吐掉了,怕有毒,不过还好没啥事。也不知道这盐碱颗粒到底啥成分,有没有人知道呢?
1992年,一新疆男子退伍后被分到供销社工作,当地百姓频繁在他这里赊账,他从不拒
【21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