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小米SU7近期的交通事故,只要做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沛岚说生 2025-04-01 22:47:43

就小米SU7近期的交通事故,只要做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小米SU7很火,连带着小米汽车的相关新闻也自然很火,更何况是涉及交通事故的大事件。 3月29日晚,德上高速往安徽路段,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3名女生驾乘的小米汽车,在高速撞上水泥护栏,最终导致3人遇难。 从小米官方发布的车辆行驶数据来看:①车辆一开始处于辅助智能驾驶阶段,时速为116公里,期间驾驶员曾有轻度分心和双手脱离方向盘的现象。②22时44分24秒,车辆检测到障碍,发出减速提醒,并开始减速。③25秒,车辆被接管,并向左转向。④26秒,方向盘回正稍向右转。⑤26秒至28秒,车辆开始发生碰撞。 做一个简单的计算,时速为116公里,就是约32米每秒,从发出提醒到发生碰撞为2秒左右,对应车辆的行驶距离就是64米。从官方的测试数据来看,100公里到8的制动距离约为33.5米,折合到116公里时速,大概需要39米。也就是说,从识别到紧急制动,距离是足够的。 但不要忘了,人是有大约0.7秒到1秒的反应时间的。也就是说,留给驾驶员紧急制动和避让的时间,可能只有1秒多一点。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25秒为分界线,车辆被接管前,自动驾驶做了什么?驾驶员接管后,又做了什么? 已知,最后碰撞的时速检测为时速97公里。也就是说,无论是车辆检测到障碍物,还是驾驶员接管车辆,其实都没有采取紧急制动的措施。 另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点就是,驾驶员接管车辆后,有一个向左变道,向右回正的过程,大概是1到2秒的时间。 从后续的通报得知,该路段正在封闭施工,需要借用左侧车道,车辆碰撞也是发生在左侧,也就是说,驾驶员接管后,向左变道,作出了规避动作,但实际车速并没有减下来,最终发生了碰撞。 而目前,关于这起事故,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智驾失灵”“车门打不开”“电池起火”等等。笔者谈4点看法: ①从简单的分析来看,智驾显然没有在如此危险的状况下救下驾驶员的性命。但反过来说,是不是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驾驶员不幸遇难,问题就是智驾的?我觉得不是这个逻辑。目前L2级辅助驾驶虽然大量使用,但法律规定也好,厂商宣传也好,都明确了车辆的第一责任人是驾驶员本人。智驾只是添彩,不是保底和保命的。 ②关于车门无法打开,目前的说法是遇难女生的父亲说的,他自称的是询问的现场交警。车辆发生严重事故,车门锁死,既可能发生在新能源汽车上,也可能发生在燃油车上,这其实不足为奇。作为驾驶员,如果哪个厂商说,车辆近100公里时速发生碰撞后,一定能保证车门能打开,反正我是不信的。 ③关于汽车自燃,我记得小米曾经宣传过,车辆的地盘设计,电池燃烧后,火是向下的。但这么高速碰撞后,还管不管用,显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④关于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互救。一个是,这个严重的事故中,驾驶员是否还有自救的能力,可能只有自己知道,谁都不知道她们是否清醒。另一个是,现场发生自燃后,其他人员可能也很难立即展开自救。 综合来说,从现有信息来看,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显然是驾驶员夜间驾驶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及时发现高速路上的障碍提示,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关于车辆的讨论,都只能继续现有信息的推测,必须以最终的检测报告为准。无论是车门是否有问题,还是电池是否有问题,都要以国家明确的安全标准为依据,符合标准,就是没有问题的。 另一方面,小米汽车一度引发了全网的巨大关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流量而火的,在涉及重大事故时,自然也会遭受到铺天盖地的质疑,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流量是把双刃剑。

0 阅读:67

评论列表

非专业人士来啦

非专业人士来啦

1
2025-04-01 22:57

基础款好像没有向下喷火的那个设计。

鹰击 回复 04-02 03:20
用不着关注火了,这个速度,没了。

沛岚说生

沛岚说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