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在杀杨宇霆、常荫槐时,他们还跟着一个武装警卫连,这个全部由心腹组成的卫队,

海以南不再蓝 2025-04-02 05:26:17

张学良在杀杨宇霆、常荫槐时,他们还跟着一个武装警卫连,这个全部由心腹组成的卫队,无疑是杀杨常二人的最大障碍。张学良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张学良要除掉杨宇霆和常荫槐时,他俩身边还带着一个警卫连,这连里的士兵可都是张学良的心腹,自然就成了杀他俩的一大绊脚石。那张学良是怎么摆平的呢? 张学良1900年在辽宁出生,从小就是个军事小天才。19岁那年,他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毕业,立马就在老爸张作霖的军队里火了起来。从旅长到南路总指挥,张学良的军事路走得那叫一个顺。可到了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了,张学良接过了老爸的摊子,但位子坐得可不太稳。就像老话说的那样,权力大了,事儿也就多了。张学良心里明白,要想坐稳这个位子,就得把里头的刺儿都拔了。杨宇霆,辽宁法库人,他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成归来后,就成了张作霖的心腹,手里还管着奉天兵工厂,对东北的军事物资供应起着大作用。张作霖一走,杨宇霆和张学良之间的权力较量就越发明显了。张学良想跟杨宇霆好好聊聊,让局面稳住,可杨宇霆太高傲了,两人的关系就这么僵了。 1928年新年刚到,杨宇霆老妈过寿,东北的大人物们都来捧场,张学良也作为贵客去祝贺了。表面上看挺热闹的,可张学良觉得不太对劲。杨宇霆不在的时候,大家对他这个贵客不太在意;可杨宇霆一回来,所有人立马站起来,对他毕恭毕敬。张学良看到这一幕,心里特别不舒服。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学良对杨宇霆的不满越攒越多。这时候,日本人还插了一脚,不停挑拨,让内部矛盾更严重了。有人给张学良送了本《日本外史》,里头暗指杨宇霆像德川家康,张学良自己则是丰臣秀吉,意思就是说杨宇霆可能会背叛。虽说他们俩都反对日本,但外面的那些力量老在搅和,让内部矛盾越来越深。 到了1928年1月10日这天,杨宇霆和常荫槐跑到张学良的府上,提出了个建议,说要搞个东北铁路督办公署,想让常荫槐当头儿,还叫张学良签字。张学良呢,就随便应付了下,说等吃了晚饭再决定。晚饭后,这俩人又来了,可他们不知道,这已经是最后一次见张学良了。聊了几句后,张学良找了个借口去拿哈密瓜,然后万纪毅带着卫队就走了进来,一脸严肃地说要执行他俩的死刑。没一会儿,枪声就响了,两位将领就这样倒在了血地里。事情一出,张学良马上就给南京中央和日本在奉天的总领事馆打了招呼,说他这么做是为了国家统一和新政策。同时,他还给杨宇霆的家里写了封信,说虽然这事儿不得已,但心里挺过意不去的,也关心他们家人。不过,张学良这么干,在东北可炸开了锅,有人说这是为了坐稳位子必须做的,但也有人不认同。 1928年1月10日晚上这事儿,对张学良来说,是稳固自己权力的重要一步,也是东北政治大变样的一个节点。张学良的当机立断,显示了他在这复杂政治圈里的机灵和胆识。但这场权力争夺,说白了也挺残忍,让人看到权力场里人心难测,道德也变得模糊。张学良可能是为了更大的计划,但背后的牺牲和结果,是每个经历这段历史的人都得琢磨琢磨的。在这变化莫测的地方,权力的交替不光是个人的起起落落,也是整个社会和大时代的写照。

0 阅读:707
海以南不再蓝

海以南不再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