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抗日烈士谢晋元的妻子凌维诚,给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写了封信,信里说自己

时说历史 2025-04-03 11:13:02

1949年,抗日烈士谢晋元的妻子凌维诚,给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写了封信,信里说自己和尚存的67名孤军,已经吃不上饭了,陈毅看完非常重视,他下达指示:“谢晋元参加抗日,为国捐躯,其遗属应致照顾,吴淞路466号房屋一栋及墓地一段,悉仍拨归凌维诚居住使用,一般费用酌予减免!”

2020年,关虎执导的《八佰》在影线公映,其中的惨烈场面令人揪心,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带领这次战役的,正是抗战大英雄谢晋元。

谢晋元1905年生于广州,幼年时目睹了中国的种种纷争,当日本人踏足中国国土之后,谢晋元目睹许多人一步步沦为汉奸、叛徒,感到十分愤慨。

谢晋元在国难当头的时候,立誓要力挽狂澜,在成年之后,他就加入了军队,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击退了日本人。

谢晋元靠着出色的战斗直觉,以及远超他这个年龄的人的悟性,很快就当上了将军,四行仓库之战,是上海一次重大的战斗,谢晋元被派去执行这个任务。

1937年,日本人无缘无故地对中国发动了总攻,一开始,国民党部队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方针,但是,日本侵略者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国人的愤怒,全国上下,所有的军人,所有的人民,都在呼吁,要打倒日本人,收复他们的国家。

蒋介石无奈,只得改弦易辙,向日军宣战,但由于国民党军队中有不少人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在日本侵略军的猛攻下,无论在前线或侧翼,国民党都抵挡不住。

国民党部队在这样的形势下,节节后退,几乎全部的国民党部队都撤到苏州河南岸去了。

为了保存抗战力量,各部队都得到了撤离的通知,而谢晋元所在的部队,得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指示。

他们要守住四行仓库,四行仓库距离租赁很近,所以在租借那边,很多外人都能看到四行仓库。

谢晋元之所以选择坚守,就是要向西方和全世界证明,中国的决心,他们绝对不能撤退。

日本人根本就没有理会谢晋元和他的8百名士兵,在他们眼中,中国军人就是在做最后的挣扎,根本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

日本人为了威慑驻扎在四行仓的部队,特意将被抓来的中国将士,放到四行仓库可以看见的位置,然后将他们的尸体放在这里,以此来吓唬驻扎在这里的士兵。

不过,四行仓库的士兵们都是心志坚毅之辈,他们亲眼看到了无数的战友被日本人屠杀,日本人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让他们感到恐惧,反而让他们更加愤怒。

谢晋元带着8百名士兵,死守四行仓库,与日本人激战4日,最后在谢晋元的指挥下,幸存的士兵退到了租界。

尽管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规模并不大,但也给日本人以沉重的一击,尽管淞沪战役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也让世界见识到了我们抗击日本的决心。

然而,不幸的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叛党们把矛头对准了谢晋元,并于1941年4月被暗杀,壮烈牺牲。

解放战争中,凌维诚寡妇一人抚养四名儿女,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带着儿女返回上海,才知道剩下的那些孤胆老兵已无家可归。

她毅然承担起丈夫未完成的重任,积极寻找营救那些英勇的老兵,一开始,凌维诚试图以“八百壮士”为名创业,生产生活用品为生。

然而,在旧社会,经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她很快就濒临倒闭,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希望社会能够关注孤胆老兵的处境。

多年后,时局发生了变化,凌维诚向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陈毅写了一封信,向他讲述了她和67位幸存者的悲惨生活。

陈毅被感动了,决定在住房和工作上给予帮助,通过密字第589号命令,凌维诚在吴淞路上得到了一套房子,并且免除了一切杂费。

老兵也有了工作和住处,有了尊严,更有了希望,1991年1月6日,凌维诚享年87岁,于上海与世长辞,她捐赠了谢家的故居及墓园,并请求与其先生谢晋元一起葬在宋园。

最终,这个愿望得到了满足,两人的灵魂也终于走到了一起,历史上只记载了这场大战的宏大场面,却很少有人会记得其中的悲欢离合。

凌维诚的人生就像是一部绵长激昂的史诗,她经历了国家的耻辱,经历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并在这个过程中书写出了一段传奇。

0 阅读:251

猜你喜欢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