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大谜团:曹操不称帝!
信瑞谈历史
2025-04-04 16:20:03
曹操这人,权力最大的时候,整个天下都在他手里攥着,皇帝就是个摆设。可奇怪的是,他到死都只当个魏王,愣是没称帝。这事儿吧,仔细想想还挺有意思。
首先,曹操精着呢。他年轻时候就说过,废立皇帝这种事最不吉利。后来袁术那个愣头青非要称帝,结果死得多难看大家都看见了。虽说到了建安末年,汉朝早就名存实亡,可谁要是第一个跳出来当皇帝,保准成为众矢之的。孙权那小子还假惺惺地上书劝进,曹操一眼就看穿了:"这孙子是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再说了,当皇帝图啥?曹操那时候要啥有啥,称帝除了多个虚名,半点实惠没有,反倒惹一身骚。他一向讲究实际,最烦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常说"不能为了虚名惹来实祸",这话用在这儿正合适。
不过要说全是算计,也不尽然。曹操心里头,其实还横着几道坎儿。
头一道就是曹家世代吃汉朝的饭。他自己整天把"世受汉恩"挂在嘴边,真要篡位,这张老脸往哪搁?所以他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意思是坏事儿让儿子干,自己落个清白。
第二道坎儿是他自己立的牌坊。当年他大言不惭地说"要是没我曹操,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现在自己要是称帝,那不是啪啪打脸吗?
最要命的是第三道坎儿——荀彧。这位可不是普通谋士,那是跟曹操合伙创业的。老曹的文官班底基本都是荀彧帮忙搭建的,可人家为的是匡扶汉室。后来曹操要封魏公,荀彧以死相谏。虽说最后曹操还是称了王,可每次想再进一步时,总觉得荀彧在天上盯着他。我写《曹操》这本小说时,特意安排了个情节:老迈的曹操给关羽送葬,迷迷糊糊间竟把灵车里的关羽当成了荀彧。这个细节,我觉得特别能说明问题。
还有一重不好明说的心思,就是他和汉献帝那点交情。正史里没细说,但我总觉得,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都后,俩人至少有过一段蜜月期。在我书里,他们表面是君臣,私下处得跟父子似的。真要夺了人家的江山,曹操心里头怕是也过意不去。
所以说啊,曹操不称帝,一半是精打细算,一半是心里头那点过不去的坎儿。等到了曹丕那儿,这些包袱全没了。再加上跟士族做了交易,改了老爹那套规矩,这皇帝就当得顺理成章了。
说到底,曹操这辈子最精明的地方,就是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权力他要实实在在的,虚名嘛,留给儿子去争好了。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