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中医:【七不治 注解㉑】接上文。随便问问您身边老中青三代、10个人:“你知道啥叫康复不?康复科是干啥的”?……10个人里,5个人完全不知道,3个人回答“理疗科,做电疗的”,可能只有2个人,因为家中有患者经历过康复治疗和训练过程,能大致说出一、二。也就是说,中国人,至少50%以上,对“康复医学”,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康复科对你有什么帮助、什么情况你应该去康复科。 挺讽刺的一件事。现代医学进入中国已经100多年,占据医疗主流位置,中国医生可以做全世界最高精尖的手术。而现代医学非常非常重要的康复医学,至今在中国仍处于最初级阶段,在很多县镇乡级医疗机构,完全缺失。“手术流水线”必须经过的第三步流程“术后康复”,或麸皮潦草,或根本没有。工厂流水线缺了1/3,如何制造出优质产品? 还是讲个小故事吧……啪…… 大约七、八年前,我一大学同学,某三甲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被委认为康复科主任,行政级别提了一级,组建医院一直缺失的康复科。彼时该院骨科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各种高精尖骨科手术,已经做了20多年,到了必须建立康复科、弥补手术流水线“短板”的时候。换个角度理解,就是过去这20多年,他们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都没有经过系统康复这个过程。 新官上任三把火,我这哥们摩拳擦掌,要干出点儿名堂来。他联系我,希望我能帮他引荐安排,去参观@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 ,学习借鉴一下经验。好事儿啊,我赶紧联系了和睦家医院相关部门和领导,这哥们兴冲冲就去了…… 一天参观结束回来,郁闷了,和我聊了半天…… “我草,没法比,没法弄。一进医院大门,我就惊呆了……竟然是个游泳池,头一回看见医院里面,竟然有这么巨大的一个游泳池……” “是啊,开眼了吧?大多数骨科手术后的患者,要在这个游泳池里,做水下康复训练……”,我说。 我又问他:“你参观了一下那十几间心理治疗室吗”? 答曰:“参观了,环境真好,私密又舒适……” 我说:“各科手术患者,大多数人手术后,要在这里做心理治疗,疏导手术给心理带来的各种不适。你们医院这个新康复科,做得到不”? 他如实回答:“我们绝无可能,编制就没有心理医生的名额”。 最终,他经过仔细核算,建立起的康复科,医院资金投入购进的设备、人员编制配额、能够开展的康复项目,最多达到和睦家康复医院1/10的规模。而这在三甲医院,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规模,已经算是积极主动弥补了“手术流水线”的短板。这还是三甲医院啊,全中国那些二甲一甲医院,情况可想而知。 和睦家医疗集团,2013年左右,自筹资金3亿多,自建了这所顶级康复医院。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它是外资医院,彼时很多外国医生工作在这里,很多患者也是外国人。外国医生和外国患者,都知道个常识:任何手术,术后必须经过康复流程,不可或缺。外国西医,必须要求术后康复接手、跟进。外国患者,也知道术后必须去做康复。这事儿,无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欺欺人,随便糊弄过去。 “ 您颈椎腰椎做个骨科手术,您换个人工关节,会有漂亮小姐姐(康复医师), 陪您在游泳池里,一起浪漫游泳……您一点儿都不会觉得累,恨不能多游几个小时……” 键盘侠忍不住又要敲键盘了:“万恶的资本家,他们有钱,我们哪有那么多钱,盖这么好的康复医院”? 键盘侠,你又说错了。我们很多很多三甲医院,每年的建设资金投入,以及医院建筑的规模,远超过和睦家医院数倍、数10倍,规模之大,宇宙无敌。但是,没有几家,愿意把大资金,投入到“康复”科建设。 原因可能很简单:康复科,经济效益差。 而在我看来,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无论是医院领导,还是临床医生,还是百姓患者,对康复的重要性,缺乏基本的认识。 “一个做电疗的破理疗科,搞那么大规模干嘛?有什么用”?这就是普遍认知。
北京某中医:【七不治注解㉑】接上文。随便问问您身边老中青三代、10个人:“你知
地缘冲突舆美食
2025-04-05 11:52: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