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曝光了!”近日报道,60岁的搬运工每月挣4000块辛苦钱,居然在六年时间里买了454万的泰康保险!更离谱的还在后头,等老人说这钱实在负担不起了,保险业务员出的主意竟然是让他贷款也要买! 湖南岳阳一位年过六旬的搬运工贺大爷,勤劳一生,每月几千块的血汗钱,本应是晚年生活的保障,却被一纸又一纸的保单“吸干”。 六年时间,四百五十四万的天价保单,如同一个无底洞吞噬了老人家的积蓄,这究竟是保障还是精心策划的骗局? 事情要从七年前说起。电话那边一位“专业”保险业务员,用一套看似为客户着想的说辞,将保险描绘成了稳赚不赔的投资,远胜银行存款。 对于朴实的老人来说,谁不希望钱生钱,给家人多一份保障? 贺大爷动心了,他没有想到这份“保障”日后会变成压垮他的巨石。 一个靠扛包维持生计的搬运工,怎么就成了能负担几百万保费的“贵客”? 魔幻之处在于业务员有“妙手”,将贺大爷包装成了“商业负责人”。 身份变了,收入却没变,老人依旧在物流园挥洒汗水,但肩上却扛起了天文数字般的保费。 两年多前,贺大爷已感到吃力,向业务员表示无力承担。 然而这位业务员非但没有停止推销,反而“贴心”地献上“妙计”——用旧保单贷款,再买新保单!层层叠叠,利滚利,老人的血汗钱就这样被巧妙地转移到了保险公司的口袋。 等到贺大爷幡然醒悟,寻求媒体帮助维权时,换来的却是保险公司冷冰冰的“一切合法合规”。 白纸黑字的合同,清晰的录音录像,甚至老人“明白、了解、同意”的视频,每一个环节都看似程序完备。 然而,这真的是“合规”吗? 细究之下,不过是“专业人士”精心设计的连环套。用专业术语步步诱导,让对保险条款一知半解的老人,在看似正规的流程中,一步步走进早已设好的圈套。 原本应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程序,反倒成了保险公司规避责任、锁定客户的工具。 网络上类似遭遇并非个例。“我妈买泰康保险,一年一万八,三年间生病住院一分不赔,退保才退两千” “业务员忽悠我爸买五十多万保险,没钱交保费,又用旧保单贷款续保”,网友们的控诉声声刺耳,直指保险销售乱象的冰山一角。 “合法合规”的外衣下究竟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陷阱? 对于那些风险意识薄弱,信息获取不对称的群体,尤其是老年人,所谓的“保险保障”,是否会演变成难以承受的负担? 岳阳贺大爷的遭遇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海报新闻2025-4-4
2025年4月6日,许敏和家人亮相直播间,介绍了赣南的风土人情,又讲述几件大家关
【2评论】【2点赞】
古道
脸皮薄,不懂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