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請蜀漢順平侯趙雲列入祀典 疏 光緒十七年五月 奏為援案懇請列入祀典由地方官春秋致祭以彰崇報而順輿 情恭摺仰祈 聖鑒事案據署理布政使德壽轉據大邑縣知縣蔡承雲詳據文 廟傳守中等呈稱縣城東三里地名銀屏山有蜀漢東軍追 諡順平侯趙雲字子龍墓忠扶漢室勇攝強鄰偉烈豐功焜燿漢 史瘞骨茲山幾二千載豐十一年六月滇匪逆圍攻縣城經 前提督 胡中和率湘營勇由崇慶州來援路經鄉兵一隊 趙子導其前驅遂獲大勝城圍立解又稱每遇水旱偏災祈禱 輒應民感悚久彌深伏查嘉慶二十年前督 臣常明以蜀漢 桓侯張飛祠墓在閬中縣靈蹟著題請入該處祀典經部議 注释 1. 蜀漢順平侯趙雲:蜀汉时期将领赵云,字子龙,以勇猛和忠诚著称,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顺平侯 。 2. 祀典:祭祀的礼仪制度,将人物列入祀典意味着对其功绩和品德的官方认可与尊崇,由官方进行祭祀。 3. 光緒十七年:光绪为清德宗载湉的年号,光绪十七年即公元1891年 。 4. 援案:援引以往的案例、成例,以此为依据提出请求或主张。 5. 署理布政使:代理布政使职务。布政使是明清时期省级行政机构中的重要官员,主管一省的民政、财政等事务。 6. 德壽:人名,当时担任署理布政使一职。 7. 大邑縣: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在清代是重要的县级行政区域。 8. 知縣:一县的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县域内的政务、司法、税收等事务。 9. 蔡承雲:大邑县知县,负责具体办理将赵云列入祀典相关事宜的地方官员。 10. 文廟傳守中:文庙里负责看守、管理等事务的人员。 11. 銀屏山:大邑县内的一座山,据载赵云墓在此山。 12. 忠扶漢室:指赵云忠诚地扶持蜀汉政权,为恢复汉室正统而效力。 13. 勇攝強鄰:赵云作战勇猛,能够威慑强大的邻国(此处指蜀汉的敌国,如曹魏、孙吴 )。 14. 瘞骨茲山:瘞(yì),埋葬。指赵云埋葬在这座山上。 15. 幾二千載:差不多两千年。表示从赵云去世到当时已历经漫长岁月。 16. 豐十一年: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 。 17. 滇匪:指来自云南的匪患势力,当时对地方安全造成威胁。 18. 前提督 胡中和:前任提督胡中和。提督为明清时期的高级武官,负责一省的军事事务。 19. 湘營勇:湖南籍的营勇,即招募的地方武装力量,受胡中和统领。 20. 崇慶州:今四川崇州,清代为州级行政区域。 21. 鄉兵:地方招募的非正规军武装,协助官军维护地方治安、抵御外敌。 22. 趙子導其前驅:赵云的神灵在前方引导。这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说法,认为在战斗中得到了赵云神灵的庇佑。 23. 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 24. 督 臣常明:担任总督职务的常明。总督为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管辖一省或数省。 25. 桓侯張飛:蜀汉名将张飞,字益德,被追谥为桓侯,其祠墓在阆中县。 26. 靈蹟:灵异的事迹,这里指张飞祠墓显示出的一些被认为神奇、灵验的现象。 白话译文 奏请将蜀汉顺平侯赵云列入祭祀典制(的奏疏) 光绪十七年五月 上奏是为了援引以往案例,诚恳请求将(赵云)列入祭祀典制,由地方官员在春秋两季进行祭祀,以此彰显对其尊崇和报答,顺应民众意愿,恭敬地上奏并期待圣上明察。 据署理布政使德寿转报,大邑县知县蔡承云详细汇报,根据文庙看守人中等呈称:县城东边三里处,有个地方叫银屏山,那里有蜀汉时期顺平侯赵云(字子龙)的墓地。赵云忠诚地扶持汉室,凭借勇猛威慑强大的邻国,他伟大的功业和光辉事迹在汉朝历史上闪耀。他葬在此山已有近两千年。咸丰十一年六月,云南的匪寇叛逆包围攻打县城,前任提督胡中和率领湖南籍营勇从崇庆州赶来救援,行军途中有一队乡兵(称得到赵云神灵引导)。赵云在前方引导,于是大获全胜,县城之围立刻解除。又说,每逢遇到水灾、旱灾等灾害,民众向赵云祈祷往往能得到回应。民众对此深感敬畏,时间越久,这种感情越发深厚。 臣等查考,嘉庆二十年,前任总督常明因蜀汉桓侯张飞的祠庙和墓地在阆中县,且张飞灵异事迹显著,曾题奏请求将张飞列入当地祭祀典制,经过相关部门商议(有了相应举措 )。
奏請蜀漢順平侯趙雲列入祀典疏光緒十七年五月 奏為援案懇請列入祀典由地方官春秋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4-07 12:04: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