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给前夫转账时,都是以250元的形式转过去的,对方苦不堪言,觉得受到了侮

游戏人生乐无穷 2025-04-07 15:27:04

北京,女子给前夫转账时,都是以250元的形式转过去的,对方苦不堪言,觉得受到了侮辱,于是把女子起诉了。最后,法院判女子履行孩子抚养费给付义务的方式不当,罚款一万元。 "离婚后,我主动担起应尽责任,她倒好,拿250元转账把我当傻子,今天必须给我个交代!"陈先生(化名)愤怒地说道。 2025年3月,陈先生向法院提交了一份特殊的证据:前妻小玲(化名)连续三个月,每月通过微信转账28笔250元,合计1.96万元。 每笔转账都附有精心设计的附言:"给你买药钱" "治治你的精神病" "记得按时吃药"。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用语,在特定语境下化作伤人利器——陈先生曾因抑郁症住院治疗,小玲的附言精准戳中他的心理创伤。 更令人窒息的是转账时间的刻意安排。凌晨三点、午夜十二点,这些常人沉睡的时刻,陈先生的手机总会准时响起转账提示音。 "她就是想让我夜夜不得安宁。"陈先生在庭审中哽咽道,这种"精神凌迟"让他的病情一度恶化。 这场荒诞剧暴露出抚养费执行中的乱象,部分离异父母将抚养费支付异化为情感宣泄工具。广东佛山曾出现父亲每月支付1元抚养费并附"买糖吃"备注的案例,最终被法院以"恶意履行"为由罚款。 还有电子支付的便捷性催生新型伤害。上海徐汇区法院审理的"520元转账案"中,前妻通过频繁发送520元红包,暗示前夫"感情不专一",被认定构成精神骚扰。 甚至当父母将矛盾转嫁到抚养费支付中,孩子成为无辜牺牲品。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数据显示,72%的抚养费纠纷中,子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件事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议论,有的网友说:"这比直接骂人还狠!" 有的网友说:"抚养费是给孩子的,不是给前夫的!"(点赞12.3万) 还有的网友说:"建议立法明确支付方式的底线。"(点赞9.7万) 这些评论折射出公众对婚姻破裂后伦理关系的迷茫。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所言:"当法律义务与情感纠葛交织,我们需要在保护弱者与维护公序良俗之间找到平衡。" 这场闹剧的终极受害者是孩子。陈先生与小玲的女儿在庭审中写下一段话:"我宁愿不要抚养费,也不想看到爸爸妈妈互相伤害。"这句话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专家建议构建"抚养费支付负面清单",明确禁止带有侮辱性、报复性的支付方式。同时推广"第三方托管账户",将抚养费直接打入专用账户,避免父母直接接触引发冲突。 这场持续三年的抚养费拉锯战,最终以两败俱伤收场。它提醒我们:在婚姻破裂的废墟上,真正需要重建的不是仇恨,而是对人性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慈悲。那些在转账附言里暗藏的利刃,最终只会划伤无辜的孩子。 对此你们怎么看? 信源:法治进行时

0 阅读:394

评论列表

jly金华

jly金华

2
2025-04-07 16:27

改写了?原来看的是一个人借钱给朋友,朋友拖着不还,后来打官司判还,还的人每次发250,后来又被告,被罚了一万[哭笑不得]

游戏人生乐无穷

游戏人生乐无穷

游戏人生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