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作为明朝开国元勋之一,在当年起义的时候朱元璋就知道此人绝不简单,日后必成大

青史如烟啊 2025-04-08 10:22:56

李善长作为明朝开国元勋之一,在当年起义的时候朱元璋就知道此人绝不简单,日后必成大患。在起义期间,李善长的多条建议让朱元璋事业上风生水起,从实力最弱的一股起义军,瞬间成为与陈友谅、张士诚能够争霸的诸侯。 在朱元璋成功登基为帝之后,就将李善长封为左相国,还赐予他可以免死两次的“丹书铁券”,可以说是备受器重。 在得到丹书铁劵后,李善长也一步步走向了作死之路,或是他想要迫切地想用这些丹书铁劵的原因,于是他也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近,最终导致九族被诛。真可谓伴君如伴虎,上一秒还是座上宾,下一秒可能就成了阶下囚。 1390年李善长77岁高龄之时,朱元璋一声令下就夺走了他家70多口人的性命,这是为什么呢? 洪武13年,胡惟庸多次挑衅帝王权威,导致朱元璋大怒,命令锦衣卫收集很多胡惟庸违法的证据后,他当场下令斩杀胡惟庸,胡惟庸案也是明朝开国后四大惨案之一。据统计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受牵连的人数高达几万人。 李善长得知朱元璋杀掉胡惟庸后,他内心中特别的惊恐,只因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是胡惟庸的同党,胡惟庸案被揭发后,李存义被捕后,他提出要使用自己哥哥的丹书铁劵。不过朱元璋给了他一个天大的面子,并没有让其使用丹书铁券,而是将其直接放行。 当然朝上很多人认为胡惟庸就是李善长的替代品,此案应该将李善长一家一网打尽,不过朱元璋认为暂时不要动李善长,毕竟是开国老臣,也并无反迹。 可随后李善长却自己作死,他去找朱元璋:想要让释放因胡惟庸案被牵连入狱的亲戚丁斌。朱元璋听到这个要求后,十分震怒让锦衣卫去彻查李善长,并且还让人对丁斌严刑拷打,必须要审查出一些问题。 这一审问却审出了一个大“战果”,丁斌招供说李存义参与胡惟庸谋反。同谋和同伙,一字之差意思却大不一样,朱元璋马上派人把李存义抓回来严加审讯,李存义熬不过供认自己参与起事,并且还抖落自己秘密的劝李善长参与其中,成功之后封以王爵。李善长虽然没有同意,但是也默许了李存义的这种举动。 李善长被反咬一口,他就算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加上相士说道:臣夜观天象,最近可能会有李姓重臣谋反!这也坐实了朱元璋的猜想,于是乎朱元璋下旨诛杀李善长九族! 得知这个消息后,他非常的生气,他自认为对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审问他的时候,他对检察官说道:我有丹书铁劵,你敢动我吗?随后朱元璋的声音响起说道:善长啊,你不妨看看丹书铁劵后面的几个字。 李善长快速翻到背后,只见几个小字写道:免死除谋反大逆。 不久后,李家上下70多口人被全部处死,李善长死后大臣们才知道丹书铁券不过是皇帝的一个手段,不论他们犯下什么罪,都会被定义为谋反大罪,这也就是说丹书铁劵根本没有任何作用,这也是群臣开始警惕起来! 李善长这位被朱元璋称为连萧何都比不过的大才,生前封公任宰相,儿子又娶了公主,既位极人臣又是皇亲国戚,最后却落了个“谋反”被杀的结局,未免太冤。 其实,李善长原本不用死,他之所以活到77岁还是没能善终,主要原因还是他心里没数,失了分寸,自以为自己功劳大,满朝文武都不放在眼里,甚至对朱元璋都不够尊敬,朱元璋这么一个睚眦必报的人,怎么可能不记仇?

0 阅读:57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