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该有多心寒?”近日发布,上海一位大爷生前立下遗嘱,决定将大额遗产全部留给保姆,并指定由保姆操办海葬,不许任何人干涉。然而大爷的女儿却拒绝将骨灰交给保姆,导致双方争执激烈,最终保姆不得不将大爷的女儿告上法庭!网友纷纷议论:大爷选择海葬,显然是不期待后人来祭奠扫墓。 上海,一捧未能入海安息的骨灰,牵出了一个家庭围绕逝者遗愿的法庭纠纷。 今年四月,法庭对一位老先生的身后事做出了一个看似折中的判决——负责操办海葬手续的是长期照料他的保姆王阿姨,而骨灰则由老先生的女儿保管,并由女儿带去参加送葬仪式。 这个判决背后,源于老先生生前一份明确无误的遗嘱。 老先生不仅将自己名下不菲的财产赠予了这位多年来悉心照顾他的王阿姨,更特别指定他过世后的海葬事宜由王阿姨一人全权负责,任何其他人不得干预。 这样的托付,在老人看来或许是对王阿姨多年陪伴的最高信任与回馈。 现实情况是,老先生的女儿因为要照顾自己的孩子,长年生活在国外。虽然人在国内的女婿会偶尔来探望,但老人日常起居的琐碎照料,几乎全落在了王阿姨身上。 老人与保姆之间这份超越雇佣关系的情感,在其遗嘱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然而,当老人真的离世,遗体火化之后,这份托付遇到了阻碍。 女儿情感上无法接受父亲的最终告别仪式交给一个“外人”来主导,她拒绝将骨灰交给王阿姨。在她看来,送别父亲最后一程,理应是家人的责任和权利。 王阿姨手握遗嘱,面对逝者明确的遗愿,感到责任在肩。在与老先生女儿沟通未果后,她选择将争议诉诸法庭,希望法律能帮助她完成老人的最后心愿。 法庭的判决,试图在法律效力与人之常情间寻求平衡。 虽然海葬手续由王阿姨办理,遵循了遗嘱的安排,但骨灰的归属和最终的送行仪式参与权交给了女儿。 即便如此,据了解,女儿方面仍表示不希望在送别仪式上看到王阿姨。 这起事件让许多旁观者唏嘘。老先生选择海葬,并将执行权完全交付给保姆,这其中或许反映了一位空巢老人晚年的复杂心境。 当血缘亲情因距离或生活重心转移而难以覆盖日常的陪伴需求时,朝夕相处的关怀与温暖便显得尤为重要。信任与情感的天平,也可能因此悄然倾斜。 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骨灰归属的官司,更触及了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关照和陪伴家中长者这一普遍性话题。 它提醒着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情感的维系与表达,尤其是对长辈的关怀,需要更实在的行动和时间的投入。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湖北日报2025年4月6日
“这该有多心寒?”近日发布,上海一位大爷生前立下遗嘱,决定将大额遗产全部留给保姆
住顶楼小邹
2025-04-08 12:29:46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