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瓦良格号的总工程师巴比奇拒绝了美国的天价高薪,选择来到中国。这一决定

住顶楼小邹 2025-04-15 22:35:24

2002年,瓦良格号的总工程师巴比奇拒绝了美国的天价高薪,选择来到中国。这一决定让西方各国感到极为棘手和无奈。 2002年,大连港口迎来了一艘庞然大物。说它是船,却没动力;锈迹斑斑,更像个巨大的钢铁空壳。这就是“瓦良格号”,一艘差点被当废铁卖掉的前苏联航空母舰。 为了把它弄到中国费了老大的劲,光是在海上就漂了627天,还一路看人脸色,特别是经过土耳其海峡时,被狠狠地“卡”了一年多。 这船壳背后是一个名叫瓦列里·巴比奇的乌克兰老人的半生心血,他曾是这艘航母的总设计师,从年轻时进造船厂开始,就把大半辈子交给了苏联的航母事业,参与了一代又一代航母的建造。 “瓦良格号”本该是他事业的顶点。可世事难料,1991年苏联没了,“瓦良格号”造了近七成,成了刚独立的乌克兰的“遗产”。 新国家百废待兴,哪有钱和心思去完成这个烧钱的大家伙?为了换点急需的钱,乌克兰甚至开始拆卖以前苏联留下的好东西。 眼看着同级别的姊妹舰,甚至更先进的核动力航母都被拆解成废铁,“瓦良格号”孤零零地在港口风吹雨淋,前途未卜。巴比奇的心情可想而知有多沉重。他和许多同事一样丢了工作,生活没了着落。 那段日子,不少懂技术的苏联专家被西方国家高薪挖走。美国人也找过巴比奇,但他看到一些老同事的遭遇——技术被学到手后就被一脚踢开,于是他选择了留下,靠写了几本关于航母的书勉强过活,心里始终惦记着那艘未完成的船。 乌克兰想把船壳卖掉。俄罗斯也想要,毕竟是自家“血脉”,可乌克兰开价2亿美元,刚缓过点劲的俄罗斯也拿不出这笔钱。买卖没谈成,“瓦良格号”只能继续在港口生锈。 这时候中国出现了。经过一番不容易的谈判,经济同样不宽裕的乌克兰,最终同意用2000万美元的价格,把这个空船壳卖给中国。听到这个消息,巴比奇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一些,觉得这艘船或许能有个好归宿。 可要把船运回中国,实在是太难了。在必经的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政府百般刁难,提出了天价的“保证金”和苛刻条件。这一拖就是一年多。最后在中国付出了高额的费用,加上希腊等国从中斡旋和担保,土耳其才最终放行。 于是这艘无动力的巨舰,在海上漂泊了627天后,终于抵达大连。 面对这个空壳子,中国没有丝毫犹豫,决定从零开始把它建成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技术人才哪里来?中国启动了全球引才计划。 远在乌克兰的巴比奇,自然是中国迫切需要的人才。就在这时,美国人又一次找上门来,开出比之前更高的价码,想阻止他去中国。 但巴比奇忘不了那些同行的前车之鉴,更放不下这艘倾注了自己大半生心血的“孩子”,他拒绝了美国人。 2002年,巴比奇来到了中国。他带来了宝贵的经验,也带来了一些自己保存的技术图纸资料(虽然并非完整的全套原始设计图)。在他的帮助和中外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瓦良格号”的改装工程大大加快了步伐。 十年磨一“舰”。2012年9月25日,这艘涅槃重生的航母被正式命名为“辽宁号”,交付中国海军。这一天,标志着中国告别了没有航母的历史。 看着自己当年设计的航母在中国获得了新生,并且成为一支强大海军的象征,巴比奇老人选择了留在中国。几年之后,在“辽宁号”的基础上,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也顺利服役。 这位乌克兰老人的航母梦,在经历了国家的解体、时代的变迁后,终于如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了延续和实现。 来源:凤凰卫视——2017-09-05 ·凤凰卫视官方账号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住顶楼小邹

住顶楼小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