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痤疮医案解析
最近接诊一个痤疮患者情况:下颌部反复痤疮,伴怕冷、神疲乏力、便溏(食凉则泻),舌脉提示脾肾阳虚为本,局部热毒壅结为标。
一、理:病因病机分析
核心病机:
阳虚为本:脾肾阳虚,中焦虚寒,运化失司,水湿内停,下注肠道则便溏;阳虚不能温煦肌表,故怕冷。
热毒为标:下颌属阳明胃经所主,阳虚水停,郁久化热,湿热蕴结阳明,循经上壅,热毒壅滞肌肤,发为痤疮(红肿热痛)。
虚实夹杂:本虚(脾肾阳虚)标实(阳明热毒),形成“上热下寒”之证。
兼夹病机:
气虚湿阻:神疲乏力为气虚,湿性黏滞,阻滞中焦则纳差、便溏。
血分瘀滞:热毒久蕴,血行不畅,局部气血瘀滞,痤疮难消。
二、法:治则治法
治则:温补脾肾以治本,清热解毒、活血透脓以治标,兼顾理气化湿。
温阳健脾:恢复中焦运化,杜绝湿邪内生。
清解阳明:透散局部热毒,活血消痈。
托毒排脓:引药直达病所,促进脓液排出。
三、用方
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活血溃坚) + 四君子汤(健脾益气) + 附桂八味(温肾助阳)。
附子、肉桂:
阳虚患者慎用大寒之品,但局部热毒需清,故少量附桂温下焦之阳,使上热得降(“引火归元”),且防寒凉伤中。
配伍深意:取“温阳散寒+清热解毒”并行,避免单用温药助热或单用寒药伤阳。
皂角刺、穿山甲:
针对下颌部囊肿、结节,透脓外出,加速疮疡愈合;没有穿山甲,可以用皂角刺替代
黄芪、白术:
黄芪补气托毒,白术健脾燥湿,两者配伍改善脾虚湿盛导致的便溏、乏力,防止“过用苦寒败胃”。
痤疮[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