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55岁的苏州富商潘祖年,把寡居的20岁孙媳妇留在房间,对她说:“你守了2年寡,苦了你了,有件事一定要答应我。”没想到,过了好久,孙媳妇却哭着走出了房间。 潘达于原名叫丁素珍,生在一个家底殷实的家庭。父亲丁春之早年在外当过知县,后来辞官回家做生意,把丁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苏州城里也算得上是有头有脸的人家。 到了1923年,17岁的丁素珍嫁进了苏州另一户大户人家——潘家。这门亲事在当时看来,真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潘家在苏州可是响当当的家族,被人称为“吴中贵潘”,是当地四大望族之一。潘家的老祖宗潘世恩在乾隆年间考中状元,一路做到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风光无限。 后来到了咸丰年间,潘世恩的孙子潘祖荫又考中探花,当过工部尚书,也入了军机处。潘祖荫去世后,因为没有孩子,家产传给了比他小40岁的弟弟潘祖年。潘祖年自己也没几个儿女,到了孙子辈,能继承家业的只有过继来的潘承镜。丁素珍嫁的正是这个潘承镜。 谁料,新婚燕尔还未过,丈夫就撒手人寰,留下她守着空闺。公公潘祖年也因此一病不起,家中上下一时间人心惶惶。 但丁达于并没有被困境击倒。她挺身而出,开始打理潘家的大小事务。在她的悉心经营下,潘家的家业依然蒸蒸日上,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 1925年,潘祖年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把丁达于叫到床前,吩咐后事。他嘱咐丁达于,潘家的一切都要交给她打理,唯有祖传的两尊大鼎,一定要好好守护。 丁达于当即就答应了下来。为了表示诚意,潘祖年当场宣布,丁达于从今以后就改姓潘,正式成为潘家的女主人。 说到这两件传家宝——大盂鼎和大克鼎,那可是西周时候留下来的青铜器,个个都带着厚重的历史。听说大盂鼎是周康王那会儿铸的,鼎里头刻了字,记着周王赏赐给一个叫盂的贵族的事儿。 大克鼎呢,是西周中期的东西,样子端庄大气,用来祭祖的。 这两件鼎跟另一件叫毛公鼎的宝贝齐名,外头都叫它们“海内三宝”,在青铜器里头那可是顶尖的玩意儿,分量重得不得了。 这两件东西是怎么到潘家的呢?大盂鼎是当年左宗棠送给潘祖荫的,大克鼎则是潘祖荫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能攒下这两件宝贝,潘家在苏州那是出了名的财大气粗,也让不少人眼红。 潘达于接手这两件宝贝后,日子可没那么好过。 才过了没几年,就有人上门打主意。1930年代初,有个外国人找到潘家,说愿意出600两黄金,外加一栋洋房,要换走这两件鼎。 潘达于想都没想,直接回绝了。到了1935年,又来了几个国民党官员,笑眯眯地说想借这两件鼎去新盖的大楼展览。潘达于一听就知道他们没安好心,借出去怕是回不来,干脆一口拒绝。 到了1937年,日本人打过来了,苏州城里乱成一团。 那年8月,上海打得热火朝天,没多久日军的飞机就飞到苏州上空扔炸弹。潘家人慌忙收拾东西往乡下跑,可潘达于心里放不下一院子的宝贝。她找人连夜做了几个大木箱,把两件鼎和其他值钱的东西装进去,又在后院挖了个大坑,把箱子埋下去。埋好后,还在上头铺上砖头,抹平泥土,收拾得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苏州后来还是没守住,日本人占了城。潘家这么大的宅子,自然逃不过一劫。日本兵冲进门,把屋里翻得乱七八糟,连院子都挖了好几遍,就是想找那两件鼎。 潘达于带着家人早跑了,可她留了话给家里人,不管谁问,都说不知道东西在哪儿。日本人问不出个所以然,气急败坏,把潘家值钱的家具、首饰抢了个干净。潘家从此落了势,潘达于带着两个过继来的孩子——继子家懋和继女家华——逃到了上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战乱还没停,潘达于惦记着老宅的宝贝,冒险回了趟苏州。一看埋东西的地方,木箱子已经烂得塌了下去。她赶紧叫上人,把两件鼎挖出来,用些破衣服和杂物重新埋好,总算保住了它们。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国家开始收拾战后的烂摊子,也特别重视文化这块。 1951年7月,她亲手写信给文化部,说这两件鼎是全国人民的东西,她愿意交出去,让大家都看看,也好研究研究。 文化部接到信,马上派人跟潘达于回了苏州。他们找到当年埋鼎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把东西挖出来。埋了15年后,这两件鼎居然还好好的,没怎么坏。 文化部的人乐坏了,开会表扬了潘达于,还给她发了奖状和2000万元的奖金——那是旧币,值不少钱。可潘达于摆摆手,说不用给钱,能把鼎交给国家,她就放心了。 后来,她又陆陆续续捐了好多东西,光是给上海博物馆的就有400多件。大克鼎就留在上海博物馆,成了那儿的头牌展品,常年摆在展览厅里。大盂鼎1959年被送到了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博物馆。 到了2004年,潘达于已经快100岁了,走路都得人扶着。上海博物馆特意办了个展览,把大盂鼎和大克鼎摆一块儿,让这两件宝贝再聚一聚,也算是圆了潘达于的心愿。 2007年,潘达于在上海安详地走了,享年101岁。 参考资料 献给潘达于先生最好的寿礼——“姐妹鼎”相聚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2004-2-28
1925年,55岁的苏州富商潘祖年,把寡居的20岁孙媳妇留在房间,对她说:“你守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4-08 12:48:5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