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逃到香港的国军中将张际鹏花光积蓄后,想去台湾遭到拒绝,穷困潦倒之下,只得写信向黄埔一期同学袁守谦求助。
张际鹏是曾经的反动派国民党陆军中将,但是他最后却沦落到因为拖欠两个月房租而濒临露宿街头。
要知道,张际鹏之前可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曾经还和胡宗南、杜聿明同列为“蒋系中央军骨干”。
然而,张际鹏的待遇和其他的骨干却大相径庭,仅仅在短短一年里就耗尽变卖祖产所得的黄金,沦 为了香港街头的“无国籍难民”。
而张际鹏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还要从1949年开始说起......
张际鹏的人生经历了两次剧变,他先是在八月的时候随着陈明仁起义投诚,又在起义后率部叛逃,最终只能带着家眷仓皇逃港。
初到香港的张际鹏,仍然保持着当年在反动派国民党里的军长做派,不仅大手大脚的在寸土寸金的九龙租下了两层公寓,甚至还花大价钱雇佣副官搜集情报,试图联络旧部“东山再起”。
然而,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港英方面的政府切断了反动派国民党残军的退路,加之张际鹏向来挥霍无度,半年内便将最后的家底消耗殆尽。
一时之间,张际鹏的妻子因为营养不良病逝,他的子女更是被迫辍学沦为童工。
这位曾经指挥数万大军的将领,最终沦落为只能在菜市场靠着捡烂菜叶充饥。
可昔日潇洒成性的张际鹏又怎么能够容忍自己一直过着这样的穷苦生活呢?
所以在1950年3月的时候,张际鹏只能厚着脸皮颤抖着写下给袁守谦的信,希望他可以帮忙代为书 通奔赴台湾的事宜。
在张际鹏的信中附带的地址,是他当时在铜锣湾一处不足10平米的阁楼,墙角堆着象征昔日荣耀的勋章。
张际鹏此时的落魄越发衬托得同为黄埔一期同学袁守谦的光鲜亮丽,他时任台湾的“国防部政务次长”,手中掌着握人事大权。
两人虽然不是至交,但也曾经在抗战期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共事,所以张际鹏坚信这份“袍泽之情”能够给自己换来生机。
不过当时的张际鹏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真的是倒霉到家了。
张际鹏给袁守谦的这封血泪交织的信件,恰好撞上了台湾当局的“整肃运动”。
一直以来,反动派国民党蒋介石本就是个容易猜忌的人,他对那些起义后又叛逃的将领极度猜忌。
对于张际鹏,蒋介石对他曾经和桂系的白崇禧交往过密而猜忌,早就将他列入了“黑名单”。
尽管袁守谦晚年承认“自己确实有恻隐之心”,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明哲保身。
当时台湾当局表示:“没有经过批准擅自滞留香港的人,全部视为叛徒。”
就这样,一直到了三个月后,张际鹏也只是收到了台北的回函,上面仅有冷冰冰的八个字:“静待中央安排。”
只能说,张际鹏当时的身份就是非常尴尬。
1950年的香港聚集着几万名反动派国民党残兵,其中将级军官就有上百人。
这些昔日的战场精英,最终沦落为有的在码头扛包,有的摆摊卖香烟,更多人则是和张际鹏一样被动地陷入“双重遗弃”的绝境。
大陆视他们为战犯,台湾斥责他们为叛徒,他们被限制从事正式工作,子女无法入学,甚至病死街头都需要慈善组织收殓。
不得不说,张际鹏的悲剧就是当时中国政治转型的残酷缩影。
当三百万的反动派国民党军民溃退台湾时,蒋介石的“不抛弃”承诺,在现实利益前不堪一击。
那些被抛弃的“边缘人”,既成为两岸对峙的牺牲品,也见证着政治忠诚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