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逃到方山,遇到八个樵夫。其中一个樵夫认出了他。李秀成流着眼泪哀求樵夫:如果

曦月谈 2025-04-10 15:34:33

李秀成逃到方山,遇到八个樵夫。其中一个樵夫认出了他。李秀成流着眼泪哀求樵夫:如果放我走,愿以三万金相谢!但樵夫们不想放过他。他们聚在一起商议,要把李秀成献给清军,以求重赏。八人把李秀成押进村子。 1864年7月19日,江南大营的清军攻破了太平天国的都城金陵城。城破之时,太平军将领纷纷四散逃离,其中就包括了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忠王李秀成。天京陷落后的第二天,李秀成带着一名书童仓促离开了这座他曾经戍守多年的城池。 金陵城的陷落并非偶然,这是清军大将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实施围剿的必然结果。从1863年开始,清军就在金陵城外构筑了重重包围,断绝了太平军的补给线。 李秀成此时选择的逃亡路线是向东,打算穿过江南丘陵地带逃往浙江方向。他和书童的马匹上驮着装满金银财宝的箱子,这些是他们在仓促撤离时带出的军饷。 李秀成选择穿过方山,是因为这里的地形有利于躲避追兵。清军在攻下金陵后,立即派出大量骑兵四处搜捕太平军将领,各个要道都布满了岗哨。 进入方山地区后,李秀成和书童不得不放慢行进速度。山路陡峭难行,加上背负着沉重的财物,他们的马匹也显得疲惫不堪。 在方山的山腰处,八名樵夫正在砍柴。他们手持砍刀,肩上扛着绳索,这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工作场景。 其中一个樵夫突然认出了骑马之人正是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这名樵夫曾经在金陵城见过李秀成检阅军队的场景。 李秀成的容貌特征很容易辨认,他身材魁梧,面色白净,与寻常的将领有所不同。虽然此时狼狈,但仍难掩其特殊的气质。 见被认出身份,李秀成立即从马上下来,向八名樵夫跪下。他表示愿意拿出三万两白银,请求樵夫们帮助他逃往湖州。 这个数额对于普通樵夫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当时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十几两银子。 八名樵夫聚在一起,开始商量对策。他们都知道清军正在通缉太平军的将领,而且给出了重金悬赏。 樵夫们观察到李秀成和书童的马上驮着箱子,从箱子的缝隙中能看到金银的光芒。两人的衣袖中也塞满了金银财物。 这些樵夫平日里过着清贫的生活,砍柴的收入仅够维持基本生计。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他们不得不仔细权衡利弊。 太平军在这一带统治期间,实施了一些惠民政策。但随着战事的持续,当地百姓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清军近来在各地张贴告示,宣称抓获太平军将领可得重赏。对于这些樵夫来说,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们权衡再三,最终决定将李秀成和书童抓获。在他们看来,把人献给清军,既能获得赏赐,又不会有太大风险。 当时的局势已经很明显,太平天国即将覆灭,清军已经控制了大部分地区。对樵夫们来说,选择站在清军一边似乎更为明智。 八个人迅速将李秀成和书童制服,用随身的绳索将两人捆绑。这些常年砍柴的樵夫,身手都很敏捷。 八名樵夫商议后决定立即行动,他们要将李秀成和书童押往涧西村。这条从方山到涧西村的山路并不好走,但樵夫们对这里的每一条小径都了如指掌。 沿途中,樵夫们将李秀成和书童的马匹牵在手中,让两人步行前进。箱子里的金银财物依然留在马背上,没有人敢轻易触碰。 这支队伍走走停停,用了将近两个时辰才到达涧西村。涧西村是一个普通的山村,村中大约有五十多户人家。 村里的其他村民看到这一幕都非常吃惊,纷纷围了上来。樵夫们将李秀成和书童暂时关押在村中一间空置的屋子里。 村中有人提出,可以去太平门外的李臣典营中报信。因为村里有一个姓陶的村民,他的族人正在那里当差。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派出那个姓陶的村民去报信。陶姓村民立即动身前往军营,准备将这个重要消息告诉他的族人。 在李秀成被关押的这段时间里,村民们对箱子里的财物格外小心。经过粗略估算,这些金银财物的价值超过了数十万两白银。 村民们都明白,如果处理不当,这笔巨额财富可能会给村子带来灾难。因此他们决定按照官府的规矩办事,等待上报清军。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去报信的陶姓村民在半路上改变了主意。他在钟山附近遇到了一个认识的军营伙夫。 这个偶然的相遇,最终导致了事情的转折。消息很快传到了提督萧孚泗的耳中,他立即带领亲兵赶往涧西村。 当萧孚泗到达涧西村时,村民们还在等待陶姓村民带人回来。萧孚泗直接将李秀成和书童带走,同时也带走了所有的财物。 这件事后来在当地传为佳话,但对于涧西村的村民来说,结局并不完美。他们原本期待的重赏并没有到手。 后来曾国藩得知此事,派人给八个樵夫家送去了一些赏银。但这笔银子在半路上被截留,最终每家只分到了六两多银子。  

0 阅读:1229

评论列表

一个老头

一个老头

2
2025-04-11 09:18

.放狗屁小编,知道十万两什么重量吗?两头驴和骡子是重载卡车吗?二逼用脑子了吗?有吗?

猜你喜欢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