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真实笔迹,这是孙立人90岁时写给冰心的亲笔信 1990年5月,一封来自台湾的信件跨越海峡,寄到了北京一位老人的手中。这位收信人就是著名作家冰心,而写信的人是她相交近70年的老友,"中国军神"孙立人将军。 在这封信中,90岁的孙立人用颤抖的笔触写道:"许逖先生来舍,朗读手书,其于立人,尤殷殷垂注,闻之至为感篆。回忆同舟东渡,转瞬遂近七十年,昔日少年,俱各衰迈,而文藻兄且已下世。" 这封信的背后,是一段尘封33年的往事。1955年,孙立人将军因"协同共谍下属兵变"的罪名被软禁,直到1988年才重获自由。这段长达三十三年的囚禁岁月,让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获得自由后的孙立人很快收到了老友冰心的来信,信中除了询问他的近况,还表达了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再见一面的愿望。两位耄耋之年的老友,隔着海峡互通书信,成为了那个特殊年代一段罕见的佳话。 在回信中,孙立人向冰心倾诉了自己如今的生活状态:"立人两三年来,身体状况亦大不如前,虽行动尚不需人扶持,而步履迟缓,不复轻快。有时脑内空空,思绪难以集中。比起来除定时赴医院作复健运动外,甚少出门矣。" 信的末尾,孙立人写道:"故人天末,何时能一造访,畅话平昔,殆未可必然,亦终期所愿之得偿也。"这句话中包含着他对重返故土的深深渴望。但历史的机缘让这个愿望终究未能实现。 在1923年的清华园里,一位名叫孙立人的年轻学生正在崭露头角。这位年仅23岁的青年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带领球队在远东运动会上为国争光。 同一时期,在燕京大学就读的谢婉莹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女作家。那时的清华和燕京大学都在北京,两所学校的师生往来频繁。 1923年秋天,两人在清华园的一次文学座谈会上首次相遇。当时的孙立人虽然主修土木工程,但对文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命运的奇妙之处在于,两年后,他们在驶向美国的邮轮上再次相遇。冰心和丈夫吴文藻前往美国留学,而孙立人则是前往普渡大学深造。 在这段漫长的海上旅程中,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天傍晚,他们都会在甲板上谈天说地,从中国的时局到西方的文化,无所不谈。 这段师生情谊在抗战爆发后显得更加珍贵。1937年,冰心夫妇定居重庆,而此时的孙立人已经成为了一名战功赫赫的将领。 每当孙立人到重庆办公,都会抽空拜访冰心夫妇。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对文人夫妇的家成了将军难得的休憩之所。 与在军中的威严形象不同,在冰心家中的孙立人总是显得格外平和。他常常给冰心夫妇带去从前线缴获的战利品,其中最特别的是一根暗藏利刃的手杖。 1938年至1945年间,孙立人多次率军在缅甸战场与日军作战。即便在最艰难的时期,他仍然保持着与冰心夫妇的通信联系。 在一封1944年的信中,孙立人详细描述了仁安羌大捷的经过。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让英军也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 1946年,冰心夫妇前往日本东京,此后两岸局势变化,这对忘年交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是他们的通信一直没有中断。 即使在孙立人被软禁的33年里,冰心也一直通过各种方式打听他的消息。1988年孙立人重获自由后,冰心立即写信表达了祝贺之情。 孙立人的人生轨迹,堪称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军人经历之一。1927年,他以第一等成绩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毕业,成为了中国军队中少有的具有正规西方军事教育背景的军官。 他的军事才能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淞沪会战中,孙立人率领的部队以寡击众,创造了让日军伤亡最惨重的战役之一。 最令世人瞩目的是他在远征军时期的表现。1942年的仁安羌战役中,孙立人指挥不到一千人的部队,击退了五倍于己的日军,解救了被围困的七千余名英军。 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轰动了整个远东战场。英国士兵高呼"中国万岁",日本将领称他为"中国军神",就连德国的"沙漠之狐"隆美尔也对这场战役赞叹不已。 孙立人的军事成就获得了国际认可。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他"军功勋章",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这些荣誉都见证了他的卓越军事才能。 然而,命运的转折在1955年到来。一场政治风波让这位"东方隆美尔"陷入了囚困。他被指控"协同共谍下属兵变",尽管没有确凿证据,但还是被软禁起来。 在长达33年的监禁岁月里,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开始了一段完全不同的生活。为了维持家计,他开始在自家的小院子里种植玫瑰。 这些玫瑰因其独特的香味在台北颇受欢迎。一位曾经的军事统帅,就这样成了一位园艺达人,用种花的收入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 1988年,台湾当局终于宣布孙立人案件是一个错案。重获自由的孙立人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风骨。 1990年9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老将军留下了"我没有对不起我的祖国"的遗言。这句话,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注解。
孙立人真实笔迹,这是孙立人90岁时写给冰心的亲笔信 1990年5月,一封来自台湾
麻麻赖赖
2025-04-10 16:14:35
0
阅读:55
用户10xxx94
现在那些所谓的书法协会的会员会长们看了会不会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