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闻联播放的高规格企业家座谈会上,出现了一位90后企业家彭志辉,可能大家更耳熟的是“稚晖君”。回顾下履历:
93年生人,17年毕业,以“稚晖君”的网名开始在B站上传硬核科技视频;
20年去华为天才少年计划,200万年薪;
22年末离职创业,面向机器人领域,被任正非公开点名表扬;
23年2月成立智元机器人;
23年8月发布首款产品,估值10亿美元;
25年4月参与顶级座谈会,成为继85后的deepseek梁文锋、90后的宇树机器人王兴兴后,又一个年轻有为便登上国家级平台的科技领军人物。
这批85后90后的创始人大佬们,更多给年轻人带去的是亲近感和共鸣感,
比如王兴兴,是考研浙大失利后,调剂去的上海大学,他2016年毕业时留下过一段对未来迷茫的朋友圈,也会在某乎水回答,这些经历都和普通人无异;
稚晖君就更典型了,他第一次出圈就是在年轻人扎堆的B站,那会的身份还是学生UP主,做的都是自动驾驶自行车、钢铁侠机械臂之类的百万播放视频。
他们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的影响是极大且深入灵魂的。
想象一下,一个初中生放学写完作业后,刷着机器人黑科技的视频,刷弹幕玩梗。没多久,视频里的up主就拿到天价薪水;
又过一会,他成了身价几亿的创始人,上了财经频道;
又过一会,他又出现在晚上新闻联播里,为国家经济形势建言献策,上了所有频道...
这种真实的剧烈的反差感,会形成一颗颗躁动不安的种子,并在这群年轻一代的10后15后心里种下,
“那个在B站玩梗、当初还求我三连的人都能行,都能成为科技圈大佬,那等我长大后说不定也能行呢”。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B站等社交平台、短视频们的出现,对于激励年轻群体的创新创业欲望都有带动作用。
毕竟书本里的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啥的都遥不可及,只配成为套路作文素材,
但手机视频里我关注那个人,可太熟悉,太能作为现实生活里参照的榜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