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佳琦、羊毛月到何同学的翻车,都在反应一个很好的社会趋势:年轻人普遍对「打工人」「劳动者」等标签,正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和群体共情。
李佳琦说79元眉笔是不努力工作,
羊毛月嘲讽应届生找不到工作,舔万柳书院少爷,
何同学前几天见库克,转头就拿司机练勇气,
所有案例都在唤醒年轻人对既得利益群体、以及吃尽时代红利者的糟糕印象,厌恶有钱有名者的傲慢,厌恶拜高踩低、嫌贫爱富。
既然你们和库克坐一桌吃山珍海味,和万柳少爷们莺歌燕舞,
那我应该和是辛苦的网约车司机,和买不起79眉笔的普通人站一边才对吧。
这几位塌房者,加上更早前的「小镇做题家」事件,爆发的逻辑都高度雷同:冒犯了普通出身的年轻人和努力奋斗的打工人。
二三十年前,人们看偶像剧现代剧,都会代入出身不凡、有钱有地位的男主女主;
而今天的观众看剧,代入的则是男三女三,甚至是没有名字的龙套角色,是那些被男主女主刁难的服务员、保姆、跟班儿、小摊小贩们。
我们社会的叙事逻辑,在从「精英叙事」,
逐步变成了真正能代表大多数普通百姓的「人民叙事」。
本就应该如此,真正创造价值的,是大多数普通人民。
打工人劳动者们,也不愿意再无底线的夸赞那群富豪和名人了,
不愿意给他们贡献流量、高额利润和情绪价值了,必须反过来才行。
有些大企业家抓住了这种趋势,雷布斯主动降低身份和姿态去平视普通人,胖东来给于员工尊重和待遇,所以风评一时无两,
某些网红、媒体、导演编剧,却还沉浸在自己高高在上的叙事逻辑里,那翻车就是迟早的事。何同学何同学再翻车胖东来工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