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77年,沙特王室行刑的现场,照片中蹲在地上的人是公主米莎尔,以及她的情人,当时的沙特王室以“私奔罪”为名,将两人处以“石刑”。 1978年1月26日,英国《每日快报》的头版刊登了一张令人震惊的照片:在沙特阿拉伯的一处垃圾场,一名男子被斩首,而旁边躺着一具已经被处决的女性尸体。这张照片很快传遍全球,引发国际社会对沙特严苛伊斯兰法律的强烈关注。几乎没有人知道,照片中的女子竟是沙特王室的米莎尔公主。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一位名叫巴里·米尔纳的英国人。1977年,25岁的米尔纳在沙特工作。一天下班回酒店时,他听说附近有人将被斩首。出于强烈的好奇心,米尔纳拿着藏在烟盒里的小型相机前往现场。他冒着巨大风险拍下了这一幕,而这个冒险之举最终将沙特的司法残酷暴露在世界面前。 照片背后的故事要从黎巴嫩说起。米莎尔公主曾说服祖父穆罕默德王子,允许她前往黎巴嫩求学。与严苛保守的沙特相比,被称为"中东小巴黎"的黎巴嫩显得格外开放自由。在贝鲁特,基督徒与穆斯林人口各占一半,教堂的钟声与清真寺的拜月塔和谐共存,东区的餐厅咖啡馆人声鼎沸,西区的阿拉伯烤肉店同样食客满满。 正是在这样自由多元的环境中,米莎尔公主邂逅了沙特驻黎巴嫩大使的侄子哈立德。两个年轻人相知相恋,开始同居并经常一起出入公共场所。米莎尔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自由与平等,这与她在沙特被强制嫁给年长数十岁王子的婚姻截然不同。 然而,这段恋情很快传回沙特,引起王室震怒。米莎尔被命令立即回国。面对家人的压力,她本可以认错服软,回归传统生活。但爱情已占据她的心灵,即使冒着生命危险,她也决定为自由而战。 1977年7月的一个晚上,米莎尔精心策划了逃亡计划。她将自己的衣物故意丢在海边,伪造溺水身亡的假象。四天后,她伪装成男孩准备登机离开沙特,却在机场被认出。同在一架航班上的哈立德也一同被捕。 米莎尔公主的故事本可以不是悲剧。生于1958年的她,是沙特开国君主阿卜杜勒-阿齐兹的曾孙女,穆罕默德王子的孙女,在沙特王室中地位相当显赫。然而,即使是王室贵胄,沙特女性的命运仍被无形的枷锁束缚。 米莎尔年仅14岁时,就被政治联姻嫁给了一位年长她数十岁的王子。在这场婚姻中,她只是丈夫的第三位妻子,每天看着丈夫左拥右抱,内心充满痛苦与不满。根据沙特的男性监护制度,婚后的米莎尔完全成了丈夫的"附属品",连外出都需要得到丈夫的许可。 这种制度在沙特根深蒂固。无论年龄大小,女性终其一生都必须受到男性监护,可能是父亲、兄弟,甚至年幼的侄子。成婚后,丈夫成为首席监护人;若丈夫死亡,监护权又会回到其他男性亲属手中。对沙特女性而言,这不仅是法律规定,更是难以挣脱的社会现实。 正是这样的环境催生了米莎尔的反抗意识。她成功说服祖父允许她去黎巴嫩求学,在那里,她摘下了长期戴着的面纱,感受到了作为女性的自由。当她回国后,已无法再忍受沙特的禁锢生活,于是与哈立德策划了逃亡。 在法庭上,米莎尔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当家人劝她不认罪,只要承诺再也不见哈立德就能保全性命时,她却当众三次大声承认:"我犯了通奸罪。"她选择了爱情,选择了尊严,即使代价是生命。 1977年7月15日,米莎尔和哈立德被带到一处垃圾场。他们甚至没有享受到正式的行刑场地,因为在王室看来,他们"不配"。米莎尔被蒙上眼睛,被迫下跪,头部中了三枪身亡。而20岁的哈立德在目睹爱人被处决后,被一位非专业的王室男性亲属用剑斩首,行刑者足足砍了六下才完成这一残忍的处决。 这场悲剧在六个月后被公之于众,引起了37岁的英国电影制片人大卫·范宁的注意。他决定制作一部名为《公主之死》的纪录片。尽管沙特政府向英国电视台施压,但ITV仍于1980年4月9日播出了该片。沙特国王哈立德勃然大怒,驱逐了英国驻沙特大使,英沙关系陷入冰点。 在美国,尽管石油利益集团和国会议员施加压力,PBS电视台仍坚持于1980年5月12日播出了这部纪录片。据传,沙特王室支付了1100万美元试图阻止播出,但最终未能如愿。 2005年,为纪念该片发行25周年,《公主之死》再次在PBS播出。这一次,沙特方面保持了沉默,仿佛这段历史已被淡忘。但米莎尔和哈立德的故事,却成为了人们认识沙特女性处境的一个重要窗口。
这是1977年,沙特王室行刑的现场,照片中蹲在地上的人是公主米莎尔,以及她的情人
熹然说历史
2025-04-10 19:23:24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