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楚国国君考烈王已过不惑之年,虽然姬妃众多,却无人怀孕,生不下来一个子嗣。为此,楚王整天忧心忡忡,担心若有一天自己去世,这江山社稷谁来继承。 深秋的夜,楚国王宫内一片寂静。楚考烈王独自在祖庙前焚香祷告,这已是他连续第三十日来此祈求神明赐子。四十有余的他,虽有众多姬妾,却始终无子,这让他每每想起便心如刀绞。 "先王在上,考烈不孝,至今无子继承社稷。"楚考烈王低声呢喃,目光掠过神龛上历代楚王的牌位,心中百感交集。 这困境的缘由,还要从二十年前说起。那时的楚考烈王还是太子芈完,被迫在秦国为质。在那十年间,他与秦国公主结为连理,育有三子——昌平君、昌文君和负刍。然而这段往事,如今在楚国朝堂上几乎无人知晓。 公元前253年,太子芈完决心逃回楚国。那是一个雨夜,他与春申君黄歇仓促出逃。途中遭到义渠兵马围堵,芈完被重伤。黄歇为救太子,施展"偷天换日"之计,假扮芈完躺在病榻上,让真正的芈完得以脱身。 "想不到这伤竟成了终身之痛。"楚考烈王抚摸腰间的旧伤,这伤导致他回国后再无法生育,这个秘密他埋在心底,连亲近的大臣都不敢透露半分。 春申君黄歇,这位曾救他于危难的功臣,如今已是楚国国相。楚考烈王想起黄歇那日的谏言:"大王,秦国虎视眈眈,若无子嗣,楚国将何以为继?" 楚考烈王并非没有解决之道。他曾派使者秘密联系秦国,想接回自己的儿子负刍。但秦国狮子大开口,要求割让大片领土作为交换。考烈王心痛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暂且搁置。 就在前年,五国合纵伐秦的大事发生了。公元前241年,在楚国的牵头下,赵、魏、韩、燕联合起兵攻打秦国。这本是扭转局势的良机,却因各国步调不一,最终功亏一篑。 秦国报复了赵、魏、韩、燕四国,唯独对楚国采取了微妙的态度。楚国后来在与魏国的战争中遭遇大败,秦国不仅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反而替楚国讨伐了魏国。 "大王,时辰不早,该休息了。"国相黄歇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楚考烈王深吸一口气,收起心中愁绪:"黄相国来得正好,有件事正想与你商议。" 黄歇躬身入内,低声道:"不知大王有何吩咐?" "最近常听人提起李园此人,据说善于经商,在民间颇有威望,朕欲招他入朝,不知黄相国意下如何?" 黄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李园确实才智过人,若能为楚国所用,必是一大助力。臣这就安排人去联系。" 楚考烈王微微点头,却未发现黄歇眼中掠过的一丝异样。他不知道,这个决定将为楚国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也将他自己和黄歇带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权力较量之中。 公元前236年,楚国平壤城内灯火通明。太子府邸外,锣鼓喧天,庆贺声不绝于耳。府内,春申君黄歇独坐案前,神情复杂地望着烛火,思绪万千。 五年前,李嫣生下儿子被立为太子,如今这个孩子即将登基为楚幽王。黄歇本应感到得意,这毕竟是他与李园共同谋划的结果,但一种挥之不去的忧虑却笼罩着他。 "君侯,宫中已派人来三次催请了。"身旁的心腹朱英轻声提醒。 黄歇整了整官服,长叹一声:"天下大事,成于谋划,毁于贪欲。今日我若告诉太子真相,恐怕会引起朝野动荡。" 朱英神色凝重:"君侯,老话说得好,'福兮祸兮,世人虽有不测之福,却也有无妄之灾'。李园近来行事张扬,势力不断扩大,臣担心他已有异心。" 黄歇起身,笑着摇头:"李园不过是商人出身,论人脉论智谋,如何及得上我黄歇?走吧,太子登基大典,不可耽搁。"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园已经做好了周密部署。太子登基前夜,他派心腹将黄歇府邸重重包围,只等黄歇前往王宫,便要下手。 当夜,身着华服的黄歇刚踏入宫门,便被埋伏的刺客一剑封喉。这位曾经叱咤楚国朝堂的春申君,就此陨落。 黄歇的陨落震动了整个楚国。新登基的楚幽王在李园的辅佐下开始了他短暂的统治。不久后,楚幽王离世,其子继位为楚哀王,李园势力进一步膨胀。 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秦国,负刍正在与他的两位兄长昌平君、昌文君商议归国大计。 "父王已去,楚国现今局势混乱,正是我归国的最佳时机。"负刍向兄长们说道。 昌平君虽是秦国重臣,却始终忘不了自己楚国王子的身份:"弟弟,秦王已答应派兵相助你回国,但切记一点,秦国不会无条件帮助我们。" 公元前227年,在秦国的支持下,负刍终于取得了楚国王位。继位之后,他立即发表声明,公开宣称楚幽王和楚哀王都非楚考烈王的亲生子嗣,而是春申君黄歇的后代。这一言论在楚国掀起轩然大波,却也为负刍赢得了继位的合法性。 然而,负刍继位后拒绝履行与秦国的秘密协议,不肯割让领土,这激怒了秦始皇。秦国随即对楚国发起大规模讨伐。 在秦国,昌平君和昌文君因负刍的背叛而地位降低。昌平君被秦始皇贬至秦楚边境地区。但在秦军攻打楚国的过程中,昌平君最终选择反戈一击,暗中帮助自己的弟弟负刍抵抗秦军。
战国时,楚国国君考烈王已过不惑之年,虽然姬妃众多,却无人怀孕,生不下来一个子嗣。
熹然说历史
2025-04-16 03:12:5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