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比尔盖茨和妻子,游览北京时,留下的一张照片,当时的他除了游览北京外,还休闲地游历了中国中西部的兵马俑、敦煌和三峡。 2023年6月14日晚,北京首都机场。比尔·盖茨的私人飞机稳稳降落,这位69岁的微软创始人踏上了他的第18次中国之旅。"我刚刚降落在北京,这是我2019年以来的首次访问,"盖茨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次日,他身着深色西装,系上红色领带,在中关村发表了主题为《以创新之力,应对全球挑战》的演讲,随后基金会宣布捐赠5000万美元用于全球健康药物研发。 这一次的隆重访问,让人不禁想起28年前那个秋天——1995年,当时只有39岁的盖茨与妻子梅琳达来到中国度蜜月,留下了那张如今已成为历史见证的照片。照片中的盖茨夫妇站在北京的某处,年轻的面庞上洋溢着笑容,身后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剪影。 这次蜜月之旅的时间点颇为特别。就在几个月前,微软刚刚推出了划时代的Windows 95操作系统,这款软件凭借出色的用户体验和视觉界面,很快占据了全球PC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盖茨当时已经登顶全球首富宝座,却选择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刻,带着新婚妻子前往一个当时对微软而言"营收微不足道"的国家旅行。 更有意思的是,这对新婚夫妇的蜜月之旅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电灯泡"——盖茨的忘年交沃伦·巴菲特。这个由科技巨头、投资大师和梅琳达组成的三人组,开启了一段17天的中国之旅。他们不是普通的观光客,他们的行程安排得极为充实:紫禁城的宫殿群、北京大学的学术氛围、蜿蜒的长城、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气势恢宏的秦始皇兵马俑,还有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大坝工程现场。 这不仅仅是一次度假,更像是一次文化和商业的探索之旅。当盖茨站在长城上眺望远方时,他可能已经看到了微软在中国的未来。就在这次旅行不久后的1996年,他再次来到中国,不过这一次是去了广东,正式开始建立微软在中国的市场销售渠道。 1995年秋天的中国之行,对比尔·盖茨而言远不止是一次普通的蜜月旅行。17天里,盖茨夫妇与沃伦·巴菲特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中国的标志性景点。在北京,他们参观了象征中华文明的紫禁城,感受着六百年皇家宫殿的庄严肃穆;他们走进北京大学,与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交流;登上长城,体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阔。 随后,他们的旅程向西延伸,来到西安,站在气势恢宏的秦始皇兵马俑前,这支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团让盖茨震撼不已。在敦煌,他们领略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千年洞窟中的佛教艺术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开放与包容。旅程的最后一站是三峡,他们实地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大坝工程,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成为盖茨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窗口。 这段旅程背后,中国的计算机市场正处于萌芽阶段。当时,本土软件公司金山的WPS已占领中文文字处理市场90%的份额,创始人求伯君被誉为"中国软件英雄"。微软作为后来者,主动向金山抛出橄榄枝,达成文件互相兼容的协议。然而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的普及,微软Office逐渐占据主导地位,WPS一度陷入困境。 从1995年那次蜜月之旅开始,盖茨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日俱增。1992年微软进入中国市场后,致力于深度本土化,甚至要求中层经理必须阅读《人民日报》,"要能读懂人民日报社论背后的含义"。1998年,微软在中国成立了亚洲研究院,这个机构后来被称为中国IT人才的"黄埔军校",李开复、王坚、张亚勤、沈向洋、林斌等一批影响中国科技界的重要人物都曾在此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到今天,微软仍是美国头部科技公司中唯一在中国设置核心科研中心的企业。 随着时间推移,盖茨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2008年,他宣布退休,逐渐淡出微软的日常管理,将重心转向核能技术和慈善事业。过去十年,他来中国的身份已经从微软掌门人变成了盖茨梅琳达基金会的负责人,关注的领域从商业拓展转向了医疗、食品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从1995年那张蜜月照片,到2023年中关村演讲时的慈善承诺,比尔·盖茨见证了中国30年的快速发展,也在这个过程中与中国建立了深厚友谊。正如他在近期访问中听到的那句话:"我总认为,中美关系基础是在民间的。我是寄希望于美国人民的。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我们可以进行各种有利于我们两国、两国人民,有利于整个人类的活动。我们都做这方面的促进者。"
1995年,比尔盖茨和妻子,游览北京时,留下的一张照片,当时的他除了游览北京外,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4-10 22:11:0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