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执行标准 以下是不同类别防晒产品的核心标准及相关要点:
一、纺织品(如防晒衣、遮阳伞)
核心标准:GB/T 18830-2009《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评定,包括防晒衣、遮阳伞、防晒帽等。
核心指标:
UPF 值(紫外线防护系数):需大于 40,且 UVA(长波紫外线)透射率小于 5%,才能称为 “防紫外线产品”。例如,UPF40 + 表示紫外线透过率不足 2.5%,UPF50 + 则不足 2%。
标识要求:产品标签必须明确标注执行标准 “GB/T 18830-2009”,并注明 UPF 值(如 UPF40 + 或 UPF50+)。
注意事项:
即使标注 UPF 值,长期使用、拉伸或潮湿环境可能导致防护性能下降。
避免购买未标注 UPF 值或执行标准的 “三无” 产品,此类商品可能无实际防晒效果。
二、防晒化妆品(如防晒霜、防晒喷雾)
核心标准:
GB/T 26539-2020《日用化妆品卫生规范》
规定了化妆品的安全性要求,包括禁用成分、微生物指标等。
GB/T 24330-2009《防晒霜》
明确了防晒霜的 SPF(防晒指数)和 PA(UVA 防护等级)标准:
SPF 值:需≥15,数值越高,对 UVB(中波紫外线)的防护时间越长。例如,SPF30 可阻挡约 97% 的 UVB。
PA 等级:分为 PA + 至 PA++++,表示对 UVA 的防护能力,PA++++ 为最高等级。
标识要求:标签需标注 SPF 值和 PA 等级,且 SPF 值应与实际测试结果一致,禁止虚假宣传。
三、其他相关标准
FZ/T 74007-2019《户外防晒皮肤衣》
针对户外防晒皮肤衣的行业标准,规定了面料、透气性、洗涤后的防护性能等要求,但属于推荐性标准,非强制性。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强制性标准,规定了纺织品的安全类别(如 A 类为婴幼儿用品,B 类为直接接触皮肤产品),但不直接涉及防晒性能。
四、消费者选购建议
纺织品:
优先选择标注 “GB/T 18830-2009” 和 UPF40+/50 + 的产品,避免 “伪防晒” 商品。
关注面料密度、颜色(深色通常防晒效果更好)及透气性。
化妆品:
选择 SPF≥30、PA+++ 以上的产品,兼顾 UVB 和 UVA 防护。
敏感肌或儿童建议选择物理防晒剂(如氧化锌、二氧化钛)。
警惕虚假宣传:
如 “防晒黑科技”“纳米防晒” 等未经验证的概念,应以权威标准和检测数据为准。
五、标准更新与行业动态
GB/T 18830-2009:现行有效,暂无更新版本。
化妆品标准:2023 年发布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23 年版)》进一步细化了防晒剂的使用要求,但核心指标未变。
行业趋势:防晒产品的检测方法和标识要求不断完善,如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监管效率。
综上,中国的防晒标准体系覆盖了纺织品和化妆品等不同领域,消费者需根据产品类型选择符合对应标准的商品,以确保防晒效果和安全性。防晒[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