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下令抄了陈家,8岁的陈子善站出来,对着朱元璋怒吼道:“我祖父为

历史有小狼 2025-04-12 20:21:04

1390年,朱元璋下令抄了陈家,8岁的陈子善站出来,对着朱元璋怒吼道:“我祖父为你挡了九箭,父亲为了大明战死沙场,你为何还要抄我陈家!”朱元璋看着他,脸上带着寒意回复道:“我没诛你九族,你就应该很感谢了!” 元末那会儿,天下乱得跟一锅粥似的,群雄到处抢地盘。朱元璋从一个穷和尚混到开国皇帝,真不是靠运气。1368年大明立国之前,他跟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可是关键一役。陈友谅带着六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朱元璋这边才二十万,装备还寒酸。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尤其是陈友谅围攻朱元璋的小船,箭跟下雨似的。就在这要命的时候,陈德站出来了。这家伙是朱元璋手下的猛将,硬是用身体给朱元璋挡了九箭,血流了一身都没退。靠着常遇春杀过来救场,朱元璋才捡回一条命。 战后,陈德因为这功劳被封了临江侯,爵位还能传下去。说实话,这待遇在当时不算低了。陈德晚年虽然因为战伤躺床上起不来,但名声好得很,将士们常去探望,死的时候葬礼都办得风光。陈家这时候看着是真有面子,祖上出了这么个英雄,谁不给几分薄面啊。可惜,风光日子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 陈德的儿子陈镛接了临江侯的位子。跟老爹比,他没啥惊天动地的战功,但也不算混日子。守边关、练兵、修城墙,该干的活儿他都干了,算是个老实本分的官。可问题出在明初的政治风向变了。朱元璋打下江山后,最怕的就是功臣尾大不掉。他这人疑心重,看谁都像要造反。陈镛虽然没啥野心,但摊上了胡惟庸案这档子事儿。 胡惟庸是朱元璋的丞相,后来被指控谋反,牵连了一堆人。陈镛也被查,家里翻出几封旧信,说不清道不明。看在陈德当年的功劳上,他暂时没掉脑袋,但陈家的日子已经不好过了。朝廷盯着你,就像头顶上悬把刀,啥时候落下来谁也不知道。陈镛估计也没想到,自己老老实实干活,最后还是逃不过这一劫。 到了1390年,胡惟庸案的余波还没散,朱元璋又下手了。这回直接抄了陈家,满门财产全没收。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冒冷汗,一个立过大功的家族,怎么说抄就抄了?具体罪名史书没写得太清楚,但多半跟胡惟庸案脱不了干系。可能是查到啥证据,也可能是朱元璋觉得陈家靠着老功劳太安逸,得敲打敲打。不管咋说,这命令一下,陈家就完了。 抄家那天,田地被收,家产被清,族人有的被发配边疆,有的贬成平民。陈镛估计是战死沙场了,不然也不会让8岁的陈子善站出来说话。这孩子才多大啊,家里遭了这么大难,他能冲着皇帝喊出那番话,胆子真不小。陈子善提祖父挡箭、父亲战死,大概是想用陈家的功劳换点宽恕。可朱元璋那句“我没诛你九族,你就该谢我了”,直接把这孩子的希望砸得粉碎。 朱元璋这话听着冷血,但搁他那位置看,也有他的道理。他从底层爬上来,太知道权力咋回事儿了。开国功臣一个个功劳大、资历老,要是管不住,谁敢保证不反?胡惟庸案杀了上万人,蓝玉案后来也收拾了一堆将领,陈家不过是其中一环。朱元璋不是不知道陈德的功,但他更在乎皇权稳不稳。抄家这事儿,对他来说可能是“杀鸡儆猴”,让其他功臣老实点。 可这手段也真够狠。陈德拼了命救他,陈镛也没犯啥大错,最后落得家破人亡。朱元璋疑心病重到这地步,连救命恩人的后代都不放过,确实让人觉得有点寒心。他晚年这样搞,朝堂上人人自危,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轮到谁。陈子善那句质问,喊出了陈家的不甘,也喊出了洪武朝功臣的普遍心声。 抄家之后,陈家彻底垮了。田产荒了,人散了,曾经的侯府估计都成废墟了。陈子善后来咋样,史书没细说,可能跟着家人流亡,讨口饭吃,也可能死在半路上。一个8岁的孩子,能扛住啥啊?这结局听着就让人叹气。 陈家的故事,不是个例。洪武朝一堆功臣都这下场,像李善长、蓝玉,哪个不是开国时立了大功,最后却死得不明不白?朱元璋用铁腕把江山攥得死死的,可也留下了一地血泪。陈子善那声怒吼,喊的是陈家的冤屈,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凉。

0 阅读:235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