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沈醉回忆:江姐被审的时候,他在一旁目睹了全过程。当年徐远举没对江姐进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4-12 22:13:13

1964年,沈醉回忆:江姐被审的时候,他在一旁目睹了全过程。当年徐远举没对江姐进行侮辱,是他踢了徐远举一脚。罗广斌说:江姐的机智、勇敢没写进小说,真是太可惜。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出生在四川自贡一个穷苦人家。小时候日子不好过,家里穷得叮当响,8岁就跟着妈到重庆讨生活。10岁那年,她进了织袜厂当童工,小小年纪就得扛起生活的担子。这种苦日子磨出了她的韧劲,也让她比同龄人早熟。1939年,19岁的她考进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补习班,那年她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路。她干地下工作,传情报、搞活动,胆子大得让人佩服,脑子也灵得很。 1943年,她接了个任务,跟同志彭咏梧假扮夫妻,在重庆干秘密工作。两人搭档得不错,可惜1947年彭咏梧在下川东打仗时牺牲了。江姐硬是咽下眼泪,接过丈夫的担子继续干。1948年6月14日,叛徒出卖了她,她在万县被抓,关进了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对她下了狠手,刑讯逼供想让她开口,可她硬是咬紧牙关,一个字没吐。 1964年,沈醉写回忆录时,提到了一段江姐受审的事儿。他当年是国民党中统局的骨干,跟着特务头子徐远举干了不少事儿。那次审讯,沈醉就在旁边看着。江姐被抓进来时,已经被折腾得不像样,但她眼神里那股子倔劲一点没少。徐远举亲自审她,想用软硬兼施的招儿逼她招供。结果江姐不吃这套,徐远举急了,开始破口大骂,想激她失态。可江姐冷静得吓人,反倒把徐远举噎得说不出话。 沈醉说,当时徐远举没对江姐动手侮辱,这点跟后来传的故事不太一样。眼看徐远举要发飙,沈醉突然上前踢了他一脚,还低声说了几句。这事儿让旁边的人都懵了。沈醉不是同情江姐,他自己也说不清为啥踢那脚,但江姐那股不屈劲儿确实让他心里震了一下。他干特务这么多年,见过的硬骨头不少,可像江姐这么硬的还真没几个。那一刻,他心里有点动摇,甚至觉得这女的有点不一样。 江姐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被杀害时才29岁。临死前她还喊着口号,走得特别硬气。她的事迹后来传开了,1961年罗广斌和杨益言写了《红岩》,把江姐写成了革命英雄。可罗广斌后来提到,江姐在狱里的很多细节他们没写进去,尤其是她跟审讯官斗智斗勇的那股机智劲儿。因为缺第一手资料,小说里有些地方只能靠想象,真实的故事其实更精彩。沈醉回忆里提到的审讯细节,正好填了这个空。罗广斌觉得可惜,要是早知道这些,江姐的形象还能更立体。 沈醉这人挺复杂。他在国民党干了多年特务,手上沾了不少血。可江姐的事儿在他心里留了点痕迹。他在回忆录里说,江姐的硬气让他后来开始反思。那一脚踢出去,不光是现场反应,可能也藏着他对自己的某种不满。多年后,他脱离国民党,站到了人民这边。他自己说,江姐的信念多少影响了他。这话听着有点玄,但一个老特务能写出这种感慨,说明江姐真有种让人没法忽视的力量。 江姐的故事流传这么多年,不光因为她是英雄,更因为她身上那股子劲儿特别接地气。她不是天生就高大上,小时候跟咱们一样吃过苦,长大了才一步步走上这条路。她在狱里扛住酷刑,不是因为她不怕疼,而是因为她信的东西比命还重。这种信念搁现在看,可能有点远,但想想她才29岁,就这么硬生生顶住了,谁能不服? 再说沈醉回忆的那个细节,徐远举没侮辱她,反而被踢了一脚,这事儿听着挺意外。其实也说明江姐的气场,连特务都拿她没办法。她不是靠蛮力,而是靠脑子和信念,把对手压得死死的。这种智慧和勇气,比小说里写的还牛。罗广斌没写进去的这些,可能真是历史留给咱们去琢磨的。 江姐死后,国民党垮了,新中国起来了。她的牺牲不是白来的,后来的革命者都拿她当榜样。她的事迹不光是歌颂英勇,还让人想想人性这回事儿。沈醉从一个冷血特务变成反思的人,多少跟江姐有点关系。历史就是这样,英雄不光是打赢了仗,还能让对手心里起波澜。

0 阅读:3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