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中将郑庭笈被俘后,通过广播劝妻子别去台湾,结果妻子留在大陆却和他离婚,后来他

曦月谈 2025-04-14 11:51:55

国军中将郑庭笈被俘后,通过广播劝妻子别去台湾,结果妻子留在大陆却和他离婚,后来他们一家的命运是怎样的呢? 1948年,时任第49军军长的郑庭笈在辽沈战役兵败被俘,想到自己必死无疑,就不由得担忧起远在海南老家的妻子冯莉娟和5个儿女。 然而郑庭笈万万没想共产党不仅没有清算像他这样的战俘,反而还在生活上给予了优待。 在改造的过程中,郑庭笈随着对共产党政策的领会,思想有了很大进步,可就在他积极改造时,堂兄郑介民准备送他的妻儿去台湾的消息却让他坐立难安,心急如焚。 于是,在向上级请求后,郑庭笈不仅写下《敦劝信》劝说郑介民等为国民党服务的亲人弃暗投明,而且还特意通过广播,告诉妻子他虽然做了共产党的俘虏,但受到了优待,并且他也在积极改造,不久就能与妻儿团圆了。 从广播里听到丈夫的声音后,冯莉娟悲喜加交。 悲的是丈夫自从上了战场,一年多来生死不明,让她多少个夜里哭湿枕头;喜的是知道丈夫安好,一家人还有聚的希望,心里就有盼头。 于是,冯莉娟拒绝了郑介民的安排,带着婆婆和年幼的儿女们,继续安心留在海南,等着和丈夫重聚的那一天。 冯莉娟和郑庭笈是自由恋爱,两人于1941年相识于冯莉娟的老家湖南衡阳。 那时候郑庭笈还只是个团长,他被调到衡阳参加训练的时候,被眉目清秀,性格活泼的冯莉娟所吸引,尽管他比冯莉娟大了差不多20岁,但自古美人爱英雄,何况郑庭笈不光外形英武,还是抗日名将,因此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便走到了一起。 郑庭笈征战在外,冯莉娟留守后方,她不仅孝顺公婆,还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免去了丈夫的后顾之忧。 然而结婚不过1年,国民党政府就把丈夫阵亡的通知书发到了冯莉娟的手上。 原来,郑庭笈在滇缅战场作战时,遭到敌军强力进攻,结果国军几乎全军覆没,就连戴安澜将军也战死沙场,而郑庭笈由于和国军部队失去了联系,因此国民党政府以为他也阵亡了。 噩耗让冯莉娟痛不欲生,由于不能接受丈夫阵亡的现实,因此她拒绝去领抚恤金,甚至还在兵荒马乱的情况下,独自一人跑到云南边境去打听丈夫的下落,在吃了不少苦后,她终于打听到了丈夫的下落,庆幸的是丈夫虽然受了重伤,但性命无忧。 枪炮虽无眼,却显现出了冯莉娟对郑庭笈最难得的爱,所以从那以后,两人的感情也愈发坚不可摧。 然而冯莉娟留在海南,生活过得却越来越艰难。 原来,郑庭笈及他的几个堂兄弟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原本在解放前,郑家以此为荣,但解放后,这却成了郑家的耻辱,而冯莉娟作为国军太太,自然也受到歧视,让她更难过的是,村里人都骂她的孩子们是“国军崽子”。 眼看在农村难以过活,冯莉娟干脆带着5个儿女克服了种种困难来到了北京。 之所以要前往北京,冯莉娟主要是迫切地想和正在功德林改造的郑庭笈见上一面。 经过上级领导的批准,冯莉娟终于在功德林里见到了数年未见的丈夫,看着丈夫的变化,她心里颇感安慰。 然而,两人见面不久,冯莉娟却向郑庭笈提出了离婚。 原来,北京的生活一样艰难。 一方面,冯莉娟因为是“战犯妻子”,所以她无论到哪里求职,别人都不敢要她。另一方面,孩子们也因为是“战犯的孩子”,学校也不接收他们。 为了生存,也为了让孩子们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冯莉娟只得向郑庭笈提出了离婚。 对于妻子面临的困境,郑庭笈非常理解,于是他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国家决定特赦一批积极改造的战犯。 消息传到功德林,大家激动不已,郑庭笈也渴望着能赶上这一批特赦,可是当他听到王耀武说马上就要见到老婆孩子们时,心里却又一阵酸楚。 1959年12月4日,特赦大会在大礼堂召开,这天郑庭笈有些不放心地问杜聿明,他属不属于顽固分子?杜聿明摇着头说不知道,但他知道他罪大恶极,这次绝不可能有他。 在郑庭笈感到无望时,却突然听到他的名字,在领到特赦证时,他不由得流下了眼泪,再放眼望其他人,大家也都激动不已。 被释放后,无处可去的郑庭笈住进了政府安排的宿舍,紧接着周恩来又专门接见了他们这批特赦人员,并专门询问了他的婚姻情况,在得知冯莉娟没有再婚后,周恩来更是力劝郑庭笈一定要骨肉团圆。 随后,郑庭笈被安排在政协文史委工作,而冯莉娟也特意被安排到政协当打字员。 从那以后,政协便把文件都交给郑庭笈,让他去打印室送材料,之所以这样做,无疑是给他和冯莉娟创造再婚的机会。 原本,冯莉娟和郑庭笈离婚就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两人的感情并没有问题,再加上周恩来的关心,所以不久两人就复婚了。 复婚那天,杜聿明、王耀武等人都来道贺,原本郑庭笈还想请周恩来,但想到周恩来日理万机才作罢,不过在复婚典礼上,郑庭笈表达了他对周恩来的感谢。 他说,是周恩来给他穿针引线,才让他骨肉团聚,重又过上了美满的家庭生活。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