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担任华北剿总司令后,副司令陈继承提醒中央军将领:只要是一个团以上的部队调动,都得先得到我的批准,剿总的命令就不用在意。 一、年轻时成就斐然,前半生起伏不定 陈继承,这位来自江苏靖江的小伙子,身上不仅有江南人的细腻,还有军人的刚毅。年轻时,他在保定军校二期毕业,随后便加入了粤军,拉开了他军旅生涯的序幕。 1924年,命运的轮盘开始转动。在何应钦的力推之下,陈继承进入了黄埔军校,担任中校教官。那个时候的黄埔军校,人才济济,是培养军队将领的天堂,也是蒋介石心目中的理想之地。 陈继承在这里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迅速引起了蒋介石的关注。蒋介石那双犀利的眼睛,似乎洞察到了陈继承的潜力,认为他是难得的亲信,便开始积极地培养他。 在蒋介石的支持下,陈继承的升迁简直是飞速如火箭。等到北伐战争的号角响起时,他已经当上了第一军第二师的团长。 在那个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陈继承带着他的部队奋勇向前,凭借卓越的表现,没过多久,他就被提升为22师的师长。那时候,他可真是风华正茂,心里满满都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抱负。 1932年,对陈继承而言,真是个关键的转折年。他担任了第一军军长和洛阳卫戍司令,成为了蒋介石黄埔系的重要将领。他的名字在国民党军队里渐渐被大家所熟知,地位也越来越稳固。 不过,命运这东西,总是让人觉得哭笑不得。在率部攻打鄂豫皖苏区的时候,陈继承却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打击,接连败北。这让蒋介石气得不轻,原本对他期望满满的蒋介石,此时眼中满是失落和愤怒。 陈继承,你真是让我失望透了!这么没用,根本配不上我对你的期待!蒋介石怒不可遏地咆哮,紧接着,毫不留情地剥夺了他的指挥权。 自那以后,陈继承的人生彻底跌入谷底。他后来的工作,多半都是教育、后勤和训练方面的,跟前线打仗完全搭不上边。曾经在战场上风光无限的将领,此刻只能在后方默默耕耘,心里的苦涩和无奈,唯有他自己懂。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陈继承跟随蒋介石赶到西安,没想到等着他的却是一场噩梦。在西京招待所,他被限制了自由。 当负责抓捕的士兵问他的身份时,陈继承带着浓重的方言说:我是陈继承。可士兵却听成了陈诚。 陈诚在整顿军队时可是一套狠辣手法,压制那些杂牌军,导致声名狼藉。刚听说眼前的就是陈诚,一个士兵立马瞪大眼睛,摆出要开枪的架势。 陈继承的妻子吴慕墀见到这一幕,立马冲上前,声音洪亮地说道:他不是陈诚,是陈继承,别乱来啊! 这时,陈继承的脸色已经白得像纸一样,腿一软,直接扑通跪在地上,声音颤抖着不停求饶:饶命啊,我真不是陈诚,我是陈继承啊! 过了一会儿,有人把陈继承跪地求饶的可怜模样告密给了蒋介石。蒋介石一听,心里憋着一股不痛快,加上厌烦的情绪涌上心头。 在西安一起被扣的陈诚、蒋鼎文、卫立煌等人,事变结束后都得到了重用,唯独陈继承,不但失去了官职,还被派去中央军校当教育长。他心里满是委屈和不甘,但也无可奈何,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 二、在华北工作,与傅作义的冲突加剧 时间来到1947年12月,华北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保定绥靖公署和张桓绥靖公署相继撤销,原先的防区和部队都归入新设的华北剿总司令部,傅作义被任命为总司令。 傅作义可不是中央军的大将,而是绥远系的头号人物。蒋介石请他出山,最看重的就是他那超群的军事才能,还有绥远系手下十几个师的军队实力。 可蒋介石心里其实是很忐忑的,他一直担心绥远系的力量会越来越大,最终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 于是,蒋介石悄悄召见了当时担任北平警备总司令的陈继承。在那间灯光昏暗的办公室里,蒋介石神情凝重地对陈继承说道:武民啊,华北的局面太复杂,我那边的傅宜生让我一直心里没底。你去当华北剿总的第一副总司令,帮我盯紧点,务必要确保对华北部队的控制。 陈继承心里默默窃喜,深知这可是蒋介石对他的器重,同时也是他东山再起的良机。 陈继承背景很深厚,曾是黄埔军校的教官,还被誉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在华北的中央军将领眼中,陈继承无疑是个颇具威望的前辈,对他的态度,甚至比对总司令傅作义更为恭敬。 有了陈继承在场,傅作义指挥中央军就明显不那么顺了。绥远系和中央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双方经常是各自为战,互不干涉,坐等结果。 有一次,傅作义琢磨着把绥远系的一位将领提拔为北平警备副司令。他满心期待地把推荐电报发到了南京,没想到,陈继承却在暗中捣鬼。 陈继承随后马上给蒋介石发了封密电,竟是故意歪曲事实,说傅作义推荐的人不靠谱。蒋介石看到后,心里的疑虑更加重了,结果这次的人事变动就这么被搁置了。傅作义得知情况后,心里气得咕噜咕噜的,却也无能为力。 1948年1月,"绥远系"的主力35军在涞水遭遇了解放军的重创。军长鲁英麟和傅作义通了电话,情绪激动之下,竟选择开枪自尽。 在涞水之战里,傅作义派去支援35军的部队,几乎全是绥远系的。而那些邻近的中央军,却一个个毫不作为,像是在看热闹一样。傅作义气得冒烟,赶紧给蒋介石发电报,请求辞去剿总总司令的职务。 蒋介石看到电报,立刻感到为难。一方面,他离不开傅作义来稳住华北的局面,抵挡解放军的进攻,毕竟傅作义的军事才华可不是陈继承能比的。 此外,蒋介石又不想轻易失去对华北中央军的掌控,那可是他的命根子。无奈之下,他只能不停地安慰傅作义,偶尔开些空头支票,努力想稳住傅作义的心。 三、冲突全面引发,最终不得不黯然离开华北。 1948年夏天,北平的街头气氛紧绷得很。学生们为了表达心声,纷纷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陈继承没有跟傅作义讨论,就私自下令警备司令部派兵用武力来制止这些上街的学生。 瞬间,枪声四起,学生们的惨叫和呐喊在街头回荡。这样的武力镇压,导致了学生的伤亡,随之而来的反响可真是不小。 傅作义听到这件事后气得火冒三丈,立马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语气相当激烈地说道:陈继承惹怒民众,要是不给他撤职,我可就没法再继续担任剿总司令了!蒋介石看到傅作义的电报,心里也是一阵窝火。 他给陈继承发了电报,狠狠地训斥了一番,可就是下不了手免去这个心腹。在蒋介石眼里,虽然陈继承手腕不够,但毕竟是自己一直以来的亲信,忠心耿耿打拼这么多年。 局势的发展却越来越紧张。辽沈战役一开始,蒋介石意识到,傅作义和陈继承之间的争斗不能再持续下去了,要不然会影响华北部队的士气。经过一番挣扎思考,蒋介石终于做出了决断,咬了咬牙,下令把陈继承调到南京当卫戍总司令。 接到调令的陈继承,心里那叫一个失落和无奈。他明白,自己在华北的日子看上去风光无限,其实背后却满是矛盾和斗争。这一调离华北,等于又一次失去了掌控权。但他也没啥办法,只能顺从蒋介石的命令,收拾收拾,准备去南京了。 四、后来的起起伏伏,最终沦为边缘人物 陈继承刚到南京,就被任命为南京卫戍总司令。可惜这个位置还没坐稳,就被张耀明给替换掉了。随即,他就被改成了战略顾问。从曾经掌握兵权的将领,到如今的战略顾问,这变化让陈继承心里倍感无奈。他明白,蒋介石虽然信任他,但对他的能力却是有些怀疑。 此后,陈继承再也没担任过重要的职务,慢慢成了个边缘人物,大家的记忆里也几乎不再提到他的名字。不过,他的调离,意外地大大减轻了傅作义后来起义时遇到的阻力。 陈继承一走,接替剿总副总司令和北平警备司令的是李文。在傅作义面前,李文不过是个小角色,根本无法造成什么动静。 陈继承的一生可真是曲折离奇。他曾是蒋介石的得力助手,在军界混得风生水起;可后来不幸跌入低谷,被调到后方;接着又在华北任职,和傅作义之间的矛盾不断;最后,在历史的浪潮中,他的身影逐渐淡去。 他的经历,正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展现了权力争斗的无情和人性的纠葛。当陈继承静坐在窗边,眺望着窗外的变幻莫测,不知道他心里是否会涌起对往昔辉煌与失落的回忆,是否会对自己的人生,生出几分感慨与思考呢?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