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二战时希特勒误判罗斯福去世能扭转战局,却等来更强硬的杜鲁门一样,民主国家成熟

清音绕耳旁 2025-04-15 12:55:01

就像二战时希特勒误判罗斯福去世能扭转战局,却等来更强硬的杜鲁门一样,民主国家成熟的权力更迭机制和民众凝聚力,让外部势力的斩首行动往往适得其反。 作为实行议会制的民主国家,乌克兰宪法第103条明确规定,总统缺位后由最高拉达(议会)在48小时内指定临时总统,并在90天内举行大选。这种制度化的权力过渡流程,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就经历过考验——当时亚努科维奇总统逃亡,议会迅速推举图尔奇诺夫为临时总统,整个过程仅用了72小时。 如今泽连斯基的支持率高达68%(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2025年3月数据),一旦遭遇不测,乌克兰民众很可能将其塑造为“抵抗象征”,反而激发更强烈的同仇敌忾。 2024年5月,乌克兰安全局曾挫败一起针对泽连斯基的暗杀阴谋,两名俄特工被捕后,乌民众支持率不降反升3个百分点,正是这种效应的现实注脚。 从军事角度看,斩首行动的核心是“摧毁敌方指挥系统”,但乌克兰的战时指挥体系早已去中心化。 2022年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就建立了由总统、总理、议长、军方高层组成的“四人协调小组”,泽连斯基的办公室每天都会通过加密视频会议与前线10个作战集群直接沟通。 即便最高指挥官遇袭,议会可依据宪法第112条启动“战时紧急接管程序”,由国防部长直接接管军事指挥权——这套机制在2023年敖德萨司令部遇袭时曾成功运行,当时防长列兹尼科夫在30分钟内就接过指挥权,前线作战未受丝毫影响。 俄罗斯并非没动过暗杀念头,但其情报机构近年来的表现实在难堪大任。2024年12月,乌克兰特工在莫斯科州成功暗杀俄军高级导弹科学家沙茨基,暴露了俄情报部门在本土反侦察的漏洞;2025年1月,俄联邦安全局精心策划的“无人机暗杀计划”,因错把泽连斯基的替身当成目标,最终沦为国际笑柄。 更关键的是,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将针对国家元首的暗杀定性为“战争罪”,2011年北约对利比亚的斩首行动就曾被中国少将金一南批评为“践踏国际法”,俄罗斯若步此后尘,必然面临安理会谴责甚至制裁。 回顾历史,1996年俄罗斯对车臣匪首杜达耶夫的斩首行动看似成功,但其前提是车臣处于分裂状态且缺乏合法政府。 而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其政治合法性获得120多个国家承认,泽连斯基更是通过2019年全民直选上台的民选总统。这种情况下,斩首行动不仅无法瓦解抵抗,反而会让俄罗斯背负“国家恐怖主义”的罪名。

0 阅读:33
清音绕耳旁

清音绕耳旁

清音绕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