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北大一教授在路上遇道一女子在贩卖字画,他随手拿起一幅打开,竟发现这是一张成吉思汗画像真迹,当下收敛神色,花几块钱买下了这一幅真迹!
当他看到这幅画像的时候,内心当中的激动之情几乎难以压制下去。因为卖画的这个人不清楚这幅画的真正价值,但是他的内心却是特别清楚的,尤其是这个画像当中的人物,其实是著名的成吉思汗。
虽然大多数人都听过成吉思汗的名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具体长什么样子。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成吉思汗的画像从古至今也就只保留了一幅,而且这幅画还是当时明朝人仿制的,而我们的所有历史研究和探索都是围绕这幅画展开的,如果明朝仿制的那幅画和成吉思汗本人有所出入,那么我们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去了解历史的真相。
但是这幅画的发现瞬间就让我们在研究成吉思汗的时候有了更多的历史参考。而且通过画像的表面以及画像当中的内容,史树青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判断出来,这幅画很可能不是后世画的,画的时代很有可能就是元朝。
这也就意味着这幅画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生前的画像,如果这个判断是真的,那么这幅画像的历史价值就无法用金钱去衡量了。想到这里之后,史树青果断出手表示会收了这幅旧画,其实当时和这些计划在一起的还有很多旧书,但是史树青探查之后发现这些旧书的价值其实并不高,所以没必要一起收了。
之所以来这里收旧书和旧话,其实也是受到了邀请,当时史树青的一个小学同学知道他在国立历史博物馆工作,所以就想让他来看看家里面的这些旧书和旧画是否有价值,能不能卖一些钱。
当时的人们对于文物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概念,最重要的是所有人还在追求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所以如果家里面这些没用的烂书或者是画作能够卖一些钱补贴家用自然是好的,之所以喊史树青来收,也是由于当时对于这些旧的东西其实没有固定的回收渠道,并不是像现在一样随随便便就能出手。
刚开始去的时候史树青也没有抱什么太大的希望,但是到了现场之后就发现了这么一幅旧画非常不简单,很多人好奇当时史树青究竟用多少钱收的?具体的价格史树青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了,但是大概的范围是在3~5块钱。
就算过去的钱比较值钱,但是几块钱就买一个成吉思汗的画像也绝对是物超所值。当史树青将这幅画收回去之后,它的价值也逐渐被挖掘出来,后来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一级文物。主要是被定义为一级文物的,那么首先绝对是价值连城的,其次是肯定不可能再用于普通的交易和买卖了。
将这幅画收回去之后,史树青也对这幅画背后的历史进行了探查。经过详细的探查和针对史料的研究。之后证实这幅画并不是成吉思汗生前所画,而是成吉思汗死后画师根据子女的样貌以及他心目当中成吉思汗的形象综合所绘。
这幅画原本应当被供奉在祠堂和庙宇当中,是为了让后世祭奠所用。虽然并不是生前所画,但是这幅画依然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最接近成吉思汗真实长相的一幅画,因此绝对当得起一级文物这个称号。
另外在勘察这段历史的时候,史树青也发现了一个冷知识。古代在对已经去世的人进行外貌绘画的时候,会直接怼着脸画,具体的做法就是画师直接骑在要画画的尸体上面,然后对着对方的脸直接完成绘画。
其实史树青不光是这一次捡了一个大漏,在他15岁的时候同样捡了一个漏,当时那个画的价值是两毛钱,他捡到的这个画是邱逢甲画作真迹。后来这幅价由于艺术价值超高,也成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其实史树青之所以能够频繁的捡漏,一方面是由于他的运气确实特别好,第二方面也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比较强,看到这些比较珍贵的物品之后能够第一眼认出来,另外他的工作态度也是特别认真负责的。
多重因素才导致史树青能够在工作当中经常出现捡漏的情况,不过捡漏在文物界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在现阶段文物当中想要出现捡漏的情况其实是比较不容易的,这和大多数人文物观念逐渐增强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