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周总理路过花园时和一个花匠对视了一眼,回到住所,立马致电公安部:把那个花匠抓起来! 1949年初秋的中南海,金黄的银杏叶盖满了庭院的石板路,空气中飘散着桂花淡淡的香气。这个季节的北京,阳光依旧温暖,秋风却已经带来了一丝凉意。 中南海的花园里,工人们正在修剪着枝叶,为即将到来的建国大典做准备。新中国的成立在即,整个中南海都洋溢着紧张而忙碌的氛围。 这一天上午,周恩来总理正准备去参加一场重要会议,桌上还堆着几份关于经济建设的紧急文件。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肩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 走在中南海的小径上,周总理一边在脑海中整理着即将在会议上讨论的问题,一边快步向前走去。西花厅的花园里,几名工人正在修剪花草。 在经过一处花坛时,周总理突然感觉到一道异样的目光。那是一个正在修剪月季的花匠,看上去年纪在四十岁左右。 这个花匠的手法看似熟练,剪刀却在微微颤抖。虽然天气并不炎热,他的额头却布满了汗珠。 这些细节瞬间引起了周总理的警觉。作为曾经领导过中共特科的人,他对特工活动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 那个花匠在看到周总理的目光时,立即低下了头,假装专注于手中的工作。这种刻意回避的态度,更加印证了周总理的判断。 周总理面色如常地继续往前走,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现。但他的脑海中已经开始思考对策,准备采取必要的行动。 离开花园后,周总理立即返回办公室,拿起电话联系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这个看似简单的电话,拉开了一场精密布控的序幕。 接到周总理的电话后,罗瑞卿马上赶到了中南海。两位领导人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密谈,制定了周密的调查方案。 为了不打草惊蛇,公安部派出了经验丰富的便衣队员暗中跟踪这名花匠。这些便衣队员身着普通百姓的衣服,装扮成路人、小贩,在不同位置轮流监视。 经过三天的跟踪,便衣队员发现花匠最终都会到达北京城西南一处偏僻的老房子。这座老房子位于一条僻静的小巷内,平日里少有人来往。 公安部的调查人员通过秘密摸查,发现这处老房子内经常有人进出。这些人的行动都非常隐蔽,且彼此之间似乎会进行一些暗号接头。 通过细致的调查,公安部门掌握了更多的证据。这名花匠不仅经常和多个可疑人物接触,还会定期收发一些密信。 在掌握了充分证据后,公安部决定收网。一个深夜,便衣警察悄悄包围了那处老房子。 就在花匠例行前往老房子的路上,公安人员迅速将其控制。与此同时,另一组人员突击搜查了老房子,当场缴获了一批秘密电台和密码本。 经过突击审讯,花匠很快承认了自己的特务身份。更重要的是,他供出了自己的上线,正是军统特务组织的一名重要头目段云鹏。 段云鹏是一个老牌特务,在国民党特务系统中颇有名气。他曾经师从著名的燕子李三,精通各种特务技能。 公安部获得这一重要线索后,立即组织力量对段云鹏展开抓捕。为了不惊动其他潜伏的特务分子,整个行动都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通过对花匠的审讯得知,段云鹏每周都会在北京的某个市场和下线接头。这个看似普通的接头地点,成为了公安部布网的关键点。 公安部门在市场周边安排了大量便衣,以小商贩、顾客的身份进行布控。每个关键路口都安排了力量,确保不会让段云鹏逃脱。 在审讯室里,段云鹏始终保持沉默,表现出一副硬汉作风。公安部门对他进行了多次询问,但都没能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得知这一情况后,周总理决定亲自前往审讯室。当周总理推门而入时,段云鹏的表情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周总理在审讯室里和段云鹏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谈话。整个谈话过程中,周总理没有采用任何威逼利诱的手段,而是以平等的姿态与其交谈。 周总理首先谈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种种变化,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他详细讲述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工业发展等具体事例。 在谈话中,周总理指出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脱离人民群众。他用大量的事实说明,国民党的所谓"反攻大陆"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 周总理特别提到,派遣特务暗杀的做法,只会给普通百姓带来更多的动荡和痛苦。这种行为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面对周总理的真诚交谈,段云鹏的态度开始出现松动。他逐渐放下了心理防线,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 段云鹏交代,这次暗杀行动是台湾方面直接下达的命令。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暴力手段制造社会混乱,破坏新中国的建设。 在周总理的开导下,段云鹏最终选择了坦白。他不仅详细交代了自己的特务活动,还提供了大量其他特务分子的信息。 根据段云鹏提供的线索,公安部门陆续破获了多个特务窝点。这些窝点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多个城市。 通过这次行动,公安部门共缴获秘密电台数百部,抓获特务人员一百多名。这些特务分子大多伪装成普通市民,在重要部门周边活动。 在处理这些特务分子的过程中,新中国政府展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对于主动认罪、态度诚恳的人员,都给予了教育改造的机会。
毛主席是如何评价周总理的?他说:“我的接班人第三个是周恩来,这个同志在国际活动方
【1评论】【10点赞】